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便是小宝宝也是一样的。随着宝宝逐渐长大,父母们发现,宝宝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反常表现。对于宝宝们的这些表现,究竟是宝宝真的“反常”,还是父母们不理解其背后的真实原因呢?
0~3岁宝宝典型事件大揭秘
“流程式”扔东西
宝宝七八个月至1岁左右凭空生出了个新玩儿法——流程式扔东西。当发现一件有趣的物品时,他们可能会先把玩一会儿,之后就会扔到地上。妈妈帮忙拾起来,宝宝会把它再扔到地上,最后场面就成了“流程式扔东西”,宝宝扔,妈妈拾,宝宝再扔,妈妈再拾......结果就是妈妈生气了,宝宝却一脸等待妈妈再拾起好扔出去的表情。难道是宝宝在故意气妈妈?
真相
当宝宝长到近1岁时,会慢慢发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当他们频繁多次地扔一件物品时,会发现物品落地后或是滚到了桌边,或是滚到了墙脚,每次落地后的样子都不同,这种现象的发生,让他们发现了自己的力量,认识到了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和扔出去的物品之间的关联,宝宝心中会想:“这是我扔出去的东西,它会滚动呢!”当发现这一切后,这种扔东西的行为就会成为宝宝们快乐的源泉,他们会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和幸福感,以至于当妈妈将物品拾起来后,他们会再扔出去。从某方面来说,宝宝故意扔东西是心理发展的巨大成果,是衡量其智力发育的标志之一。
宝宝因为小气不愿分享
和小朋友一起玩,妈妈希望宝宝将玩具借给小朋友玩一会儿,可无论怎样沟通宝宝就是不肯。不止如此,因为担心妈妈强行拿走自己的玩具,宝宝不是故意跑开,就是还不等妈妈伸手便大哭大闹起来。宝宝真是自私又小气。
真相
对于2~3岁的宝宝来说,“自私”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所有权”的概念正在建立,但并不完善,在他们看来,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这种认知让宝宝不明白,妈妈为什么会拿“我的”东西给别人。此外,他们还不清楚“借”与“还”的概念,一心认为,拿走的东西就不会回来了。宝宝不愿分享,并不是宝宝自私或小气,而是其心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小插曲,随着宝宝心智成熟,加上妈妈的科学引导,宝宝很快就可以改掉“自私又小气”这个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