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接纳孩子
当孩子处于不良的情绪例如恐惧、气愤、失望、委屈中时,我们要如何将孩子从这些状态中拉出来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理解与接纳。假设你是一个公司的新员工,今天又被老板训斥了,你感到非常委屈的同时还有些生气。下班后,你决定跟几个朋友诉苦,那么你最希望听到的反馈是什么呢?
朋友A:“哎呀,没事儿,都会过去的,被上级误会简直太平常了。”
朋友B:“这有什么的啊,不就是被上级误会嘛,没什么大不了的!”
朋友C:“你工作那么认真,结果还被上级误会,忙了一整天,感觉一定很累吧?”
A的回答属于对未来的展望式劝解,而B则是自以为是的反应,朋友C所做的正是我们所讲的理解与接纳。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产生的一些不良情绪只是心理上的波动而已,当我们向别人倾诉时只是想获得别人的理解,在得到理解之后,我们会自己处理好剩下的事情。
孩子也是如此,当他们受到一些刺激而陷入不良情绪时,家长们首先需要做的是理解与接纳,那些用来解决问题的措施都可以向后顺延。孩子们的大脑更倾向于沉浸在“我受到了伤害”这种感受中,而不是理智地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办”。但是当成年人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因为生活经验所致,他们更多的是去思考如何挽回局面,解决问题。这就造成了成人与孩子之间情感供需的根本性差异。例如,当孩子因为心爱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弄坏而号啕大哭时,家长们经常的反应是:“没事,不哭啊,再给你买一套。”或者是“不就是一个玩具吗,有什么值得哭的!”孩子听到这些言论后往往会哭得更加厉害,这恰恰是因为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委屈与失去的痛苦没有被最亲密的人理解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