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肝质地较软,并且含有大量的有机铁,易被吸收利用,宝宝在6 个月以后容易出现生理性贫血,鸡肝是补铁的最佳来源之一。
鸡肉营养丰富,但也不要频繁食用,对于1 岁左右的宝宝,一周两次就够了,一次吃鸡肉,一次吃鸡肝,开始时每次两个板栗大小即可,以后一次大概吃核桃大小的一块就可以。
除此之外,以下的这些鸡的部位要少给宝宝食用。
鸡皮:鸡皮尽管美味,但不利身体健康。一般来说鸡皮中的脂肪较多,胆固醇较高,并且鸡皮中的污染物含量较高。尤其是烤鸡,经过烤制后,鸡皮中的胆固醇被氧化,形成胆固醇氧化产物,对人体造成较大危害。若温度控制不当,还有可能产生致癌物。
鸡脖:这个部位肉很少,但血管和淋巴腺体却相对集中,孩子们尽量少吃。吃时最好去掉皮,因为淋巴等一些排毒腺体都集中在颈部的皮下脂肪,这些腺体中有动物体内的毒素、饲料中的激素等。此外,要注意不要把鸡脖骨架内部的气管误食,因为气管要进行气体交换,容易存在细菌。
鸡尖:又称“鸡屁股”、“鸡臀尖”,指鸡屁股上端长尾羽的部位,肉肥嫩。这个部位是淋巴腺集中的地方,因淋巴腺中的巨噬细胞可吞食病菌和病毒,甚至还有致癌物质,但不能分解,因而毒素都会沉淀在臀尖内。时间一长,鸡尖就成了贮存病毒、病菌的大仓库。
宝宝喝鸡汤有讲究
妈妈们一般都有这样的想法:鸡汤中营养成分最高的就是那锅汤了,应该让宝宝多喝鸡汤。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鸡汤的营养价值并不高。真相是:鸡汤中的鸡肉比汤更容易消化吸收。
鸡汤里拥有的营养物质很有限,其中所含的营养物品,是从鸡油、鸡皮、鸡肉和鸡骨内溶解出的少量水溶性的小分子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等。即便经过了长时间的文火烧炖的过程,鸡汤里也只含有一些水溶性小分子物质,除此之外就是油和热量,汤里所含的蛋白质仅为鸡肉的7%左右,客观上来说并不营养。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许多妈妈们会在煮鸡汤之前先去鸡皮,觉得这样煮出来的汤水脂肪不会太高,更适合宝宝食用,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好。
吃鸡肉高招三:妈妈们不妨给宝宝吃些鸡汤中的鸡肉,肉质比较软,宝宝很好咬也很好消化,同时营养丰富还不造成浪费,一箭三雕。
同时,妈妈们在煲鸡汤之前,不要先去皮,而是在烹调好鸡肉之后再去皮。鸡皮和鸡肉之间有一层薄膜,它在保持肉质水分的同时也防止了脂肪的外溢。
因此,如有必要,应该在烹饪后才将鸡肉去皮,这样不仅可减少脂肪摄入,还保证了鸡肉味道的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