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部分母亲都有着相似的育儿观点,总想着自己的孩子成才,有望子成龙的心态,总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中国妈妈,这个概念内涵较为复杂,是西方国家研究中国为何快速崛起时胡编的一个词。总的一句来说,“中国妈妈”太爱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是死去活来,但也有作为母亲的通病,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样东西,是“平常心”
平常心大家好像都知道,平时口头也经常说到。其实,真正做到平常心是很难很难的。平常心很不平常(只有理解了很不平常后,它才真正是平常的)。所谓平常心,就是凡事不区别、不挑剔、不计较、不刻意的心,说白了,就是“怎么都可以”。有了平常心,我们做人做事就比较从容、淡定、洒脱,空间就大;反过来,没有平常心呢?自然就容易紧张、局促、小器,空间就小。
打一个比方,你家对门有个孩子叫张小明,跟你家的孩子是一个班的。好了,比较就没完没了了:比个头、比长相、比聪明、比成绩,成绩里面还可以比语文、比数学、比英语、比大考、比小考等等。“隔壁家的孩子”永远是中国儿童的噩梦;孩子的噩梦就是“张小明”。
缺的第二个东西,是“慈悲心”
什么是慈悲心?就是对地球上所有人、所有生灵、所有事物的善良、悲悯之心。说白了,就是“心善”。中国妈妈也心善,但并不博大,比较狭隘,往往有单一的指向性、投向性,更多的只对自己的孩子;对于自己孩子以外的人和物,可能就没有那么多关注度、那么多善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