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孩子的问题前,先明白孩子的真正需求。
女儿二年级的时候,有天放学回来,一见到我,就只有一句话:“妈妈不生气!妈妈不生气!”女儿搓着裤子的手有些抖,不敢看我。
那个时候女儿每天跟我都是倔倔的,一下子一点儿威风都没有了,让我非常纳闷儿:“什么事把这个活阎王吓成这样了?”
事情肯定不一般。100%出于爱,我先让自己平静,然后蹲下来,抓住她的手:“妈妈不生气,妈妈不生气。说吧,什么事儿?”
女儿从书包里拿出老师写的条子递给我,条子是这样写的:“你女儿今天偷了别的小孩的花样奶酪,偷是学校不允许的行为,请跟她谈一谈。”
“偷”?这个字从来都没有那个时刻那么刺耳!
我女儿,偷?我实在无法接受。
女儿怯怯地望着我,也许我当时太害怕女儿以后会偷,我强迫自己静下来,问女儿“拿”那条花样奶酪时是怎么想的。
在我的记忆里,这是我学习有效沟通前,女儿出错时最冷静的一次交流。
女儿说:“我stole(偷)的......”她还没有说完,我马上制止她用“偷”这个词,我让她用took(拿)来代替。
女儿说她只是好奇,那么好看的东西是什么?吃起来是什么味道?没忍住就拿了别人的花样奶酪。
奶酪是非常受美国人欢迎的食品之一,我们很少吃,很少买,女儿在家吃不到,看到别人吃当然会好奇。
“你把人家的东西吃了,人家吃什么啊?你觉得这样做对吗?”我试探着想知道女儿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