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之爱:能让孩子和坏孩子在一起吗
孩子两岁,正是喜欢模仿的年龄,保姆每天都带孩子去院子里面玩,渐渐地爸爸妈妈发现,孩子学会了许多坏毛病,比如吐口水,比如踢人。家里没有人教孩子这些,发现院子里有很多孩子是这样,所以“是在外面学坏了”。让保姆减少带孩子出去的次数。有人提议,应该搬家到“高尚社区”。
问:古代孟母择邻而居,今天需要这样吗?
不需要。关键是父母要多跟孩子在一起,告诉孩子对错。
不需要。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总会学到坏毛病,但不能因此就不让孩子和其他同龄人在一起。有时候孩子学吐口水等,无非是想引起注意,倒不见得是“学坏了”。你不去强调,反而没事。
不需要。不赞成从小让孩子把人分类。更不能简单地分成“好人”与“坏人”。这样的想法比坏的行为习惯更坏。
“圈养”还是“放养”
参加讨论的一位父亲介绍自己教子经验,他的儿子很聪明,对文字敏感,两岁的时候,尝试教他认字,一天教几个,全部可以记住。但让孩子学习认字目的是什么呢,自己也说不出来。所以放弃了这个“教学计划”。
他开始让孩子在外面野,还有一年送到老家乡下去“野”,打架,扔泥巴,爱干什么干什么,甚至学会乡下骂人的土话,他们也不在意。
现在孩子上学了,没有学坏,既不打架,也不骂人,仍旧是很爱学习的小神童。更重要的是,可以感觉到,他的心灵很健康。
这位父亲的看法不知道用什么理论可以解释,但大家觉得这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教育孩子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