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辰在那次反抗后,找到了安全感、归属感,以及被尊重的感觉。辰辰开始跟随他们主动欺负其他同学,这些“刺头儿”行为其实是在彰显自己的存在感,是“成为自己”的内心需求驱动的结果。而且,这种内在驱动力一旦被激活,父母和老师越是压制,反弹的力量越强大。
回归对人性需求的理解与尊重
1.通过有效沟通重建亲子间的信任关系
在一次咨询中,我再现了一次辰辰被同学欺负的事件,先是着重引导辰辰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什么感觉”,目的是让他宣泄自己的情绪,同时引导父母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并以肢体语言和孩子共情,还诱导父母就自己当时“不理解也不接纳孩子的感受”表示道歉,帮助亲子间打开内心的情感隔膜。在此基础上,让父母采取开放式的回应,帮助孩子从事件中学习,引导孩子思考并探讨:当再遇到类似的事情,除了躲避或攻击,还可以采取什么更好的方式来应对。
除了咨询现场的干预和练习,平时我也会及时给予辰辰父母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运用有效亲子沟通的方法和孩子进行建设性的互动交流,很快便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起亲子间的信任关系,孩子在学校有什么事也很愿意和父母分享,对父母在沟通过程中给予的意见也乐意接受并尝试。
2.运用“天使套餐”,帮助亲子间共同成长
根据我的建议和指导,辰辰戴着我送他的“天使手环”,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自我情绪与行为管理训练。“天使手环”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硅胶运动手环,只不过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若出现负面情绪或产生破坏性的行为冲动,当看到戴在手腕上的“天使手环”时,就想起了自己的承诺:用深呼吸调整情绪并控制冲动。
父母则采取“天使账本”来激发孩子的成长潜能,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同时也训练自己关注孩子的人性需求,培养欣赏和激励孩子的良好教育习惯。“天使账本”的用法很简单:准备一个红色封皮的笔记本,每天观察孩子好的表现,并将具体的行为表现,以及行为背后的闪光点,还有父母的美好感受与期望等记录下来,每天不少于三条,每周不少于四天,每天还要将记录的内容当作睡前故事一样分享给孩子。
经过亲子间一个多月的努力,辰辰的行为得到了明显改善,并且对他那“圈子”里的朋友也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