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参加一个育儿沙龙,很多妈妈问我:“小学阶段,你给孩子报过辅导班吗?”
“没报,我给他报过去韩国和武夷山写生;乒乓球班、夏令营、美术班;还批发过小玩具,他晚上去夜市摆摊锻炼......”我还未说完,就有人打断我说:“报这些有什么用?你怎么不报辅导班?报个奥数或者英语,小学就这几年,怎么可以浪费了呢?”
“给孩子报这些有什么用?”一句话就把我问住了,我知道,从常规的角度来看,我让孩子做的都是些无用之事。然而,什么是有用?只有学习才是有用?其他都是无用吗?
我想起自己上小学时,临考试前一周,我还在看《杨家将》,父亲也没觉得我是在看无用的书,相反,他还和我讨论七郎八虎、杨门女将的性格特征,讨论书中男性是怎么牺牲的,女性又是如何自立斗争的。
儿子小学阶段,我好像的确带他干了很多无用之事,我带他去公园里捉蝌蚪,并给他讲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我带他捡树叶,一起动手做树叶画;上学路上,我教他观察自己的影子,看影子在不同时间段会有什么变化;我和他一起种菜,一起等待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我陪他阅读,给他讲故事......我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所以我带他做了很多无用但有趣的事儿。
孩子的童年,不应只有学习,不应该只去做在大人看来“有用”的事儿。当孩子看到种子破土而出时的那种欣喜,绝对不是做几道题获得的成就感能取代的。
二
育儿中,很多家长都犯了“有用强迫症”,追求立竿见影,把孩子送培训班,恨不得下周考试就能考个前五名;送孩子学写作,恨不得明天就能写出像样的作文;送孩子学美术,希望能画什么像什么......全然忘记或不了解育儿是长期的、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浸润;是播种,需要一定的时间才可以收获;是做一些现在未必有用但以后会有价值的事。
因为家长追求“有用”,造成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被各种各样的作业、特长班、训练、辅导班填满。家长所做的一切,都在为对孩子“有用”而努力,为了上学时能有个好成绩,为了将来能考上好的大学,为了大学毕业后能谋到一份高薪的工作......
可是,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没享受过自由时光,没做过无用而有趣的事情,长大后的创造力来自于哪里?人生很多趣味、收获,恰恰是那些“无用”的东西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