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因为绝大多数孩子不会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必须学习的知识。学习书本知识的兴趣如果不在小的时候去培养,孩子可能一生都不会有,就别指望突然有一天孩子开窍了,“知道学了”。
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这是让孩子养成学习习惯最重要的一点。有了学习习惯,才有可能把书念好。大部分人没有养到“天然”喜欢学习的孩子,而且孩子小的时候,坐在桌前,时不时地会走神,尤其刚开始接触学习的时候,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必要的支持和鼓励,这才是养成学习习惯的捷径。
如果在小学低年级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进入高年级或者到了初、高中,父母再对孩子说:“快去学习”,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与父母一起学习,孩子的学习时间有保证,因为“每天学习”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和孩子一起学习,不是“陪读”,等孩子进入学习状态,父母就可以离开去看自己的书,做家务。
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还可以为孩子的学习增添一些乐趣,引导孩子乐意又自信地把应知应会的作业做完。没有好的指导,孩子的教育不可能出现好的结果。
工作太忙,身心太累,这都是惯性的疲劳,不应成为借口。在乡村里,有眼光的父母也是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如果不这样做,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时所要承受的苦果,比现在身体的疲劳重100倍。
和孩子一起学,不要充当“监工”
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最忌讳的是批判、嘲弄、反讽以及挖苦。这是一些自以为聪明的父母易犯的一个错误。
我朋友的孩子晓蕾数学学习遇到了困难,学习压力越来越大。
我问晓蕾,“你遇到困难,你可以找你爸爸帮忙,你爸爸当年学习很好的,他的水平一定能辅导的了你,为什么不让他给你讲讲?”
晓蕾无奈,“唉,他呀,就会训人,自己讲不清楚还发脾气。有一次我问我爸爸一个数学题,他大训了我一顿,从此以后我再也不问他了。”
教育孩子要有耐心,诲人不倦。有好多孩子为什么不乐意让父母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呢?因为父母一看到孩子有错,就大发脾气,让孩子产生畏惧心理。教育孩子可不是为了炫耀父母的聪明和反应快,更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有多“毒舌”。
父母不惜夸大孩子的缺点,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孩子当然也就不愿意与父母交流。
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既省力又省钱
有一个孩子,上课坐不住,精力不集中,被认定是多动症。可是这个孩子并不是多动症,而是应知应会的知识都没有掌握,老师讲课他听不明白,觉得没意思,无聊。
孩子连基本概念没有记住,可孩子说老师没让记,父母不了解真实情况就相信孩子的话。其实老师说的不需要记忆,前面有一句“要理解”。理解了自然记得住,而暂时不能理解的时候,记忆是有助于理解的。
如果父母不和孩子一起学习,父母对孩子的言行只能一知半解,甚至弄不清楚哪些是正常的,哪些则是有偏差的。所以当孩子出错时,往往以“老师就是这么教”的为借口,父母大都无言以对。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最好彼此约定,时时注意自律,凡是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也不要去做。不能父母每天玩游戏网聊,却让孩子在一边写作业。
一个充满希望的家庭,必然是全家一起分享学习、情感和生活经验的地方,最有效的鼓励并不是告知或说明,而是经验和学习的分享,父母肯花时间,聆听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也能促使孩子在校努力学习。
父母不和孩子一起学习,就容易考虑走所谓的捷径。因为父母不付出,有时也感到愧疚,会给孩子花高价请老师,希望别的孩子六年学会的知识,自己的孩子一年就学会,这样一来只能是花了钱买心安而已。更有甚者,给孩子找替考,给孩子树立不劳而获的思想。
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是最省力又省钱的“捷径”。等学习的动力慢慢激发出来,最终结果就是不用扬鞭自奋蹄,学习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不用强迫就会去学,学习本身就会给孩子带来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