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刚下班,霏宝就很神秘地要跟我聊聊,然后很严肃地与我探讨了“家里有没有黑死病的风险”的问题,在我们仔细的研究了关于老鼠、跳蚤与卫生环境以及她的体温等因素后,得知暂时没有黑死爆发的风险后,她放心地去玩了。爸爸跟我说,自打她看了《儿童历史百科全书》中关于“瘟疫”的一个章节后,已经担心一下午了,并报怨我给霏宝看的书太“深”了,她读不懂,经常疑神疑鬼的,以后还是改看儿童读物吧。
还记得扎克伯格夫妻给他们的刚出生的女儿看关于量子力学的书吗?那张照片在前段时间是引爆了朋友圈的呀!扎克伯格后来在访谈里回应说,“我希望教给她的是一种好奇心,因为世界上有那么多东西不是显而易见的,我希望她能够懂得自己需要去探索,去不断学习。我希望她能够慢慢的去学习物理,那本书是一个朋友送给我们的,当然我知道女儿可能没有看懂。”“不管她未来想做什么,想做老师也好,想做医生也好,像她妈妈一样,或者是工程师。或者是她想做事业,我希望她能够有这样的求知欲。我觉得世界上大部分的变化、变革,都是由于有人来问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我觉得我这样做一种价值观的疏导,对于她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现在问题来了,你只给孩子看儿童读物吗?在书店里或是网站上,总会有一个被称为儿童读物的区域,一般是按各种年龄划分的,很多名著也推出了儿童版,进行了一删减,让孩子阅读起来比较流畅,很多家长给孩子选书时都是流连其中。但是也有人提出不同的说法,比如曾经写过《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吹小号的天鹅》这些老少咸宜的畅销书的E.B.怀特就曾说:“任何专门蹲下来为孩子写作的人都是在浪费时间……任何东西,孩子都可以拿来玩。如果他们正处在一个能够抓住他们注意力的语境中,他们会喜欢那些让他们费劲的文字的。”
现实中有一位好友用自己的经历印证了这个观点,因为他的第一本课外读物是《267号牢房》,没错,就是捷克作家伏契克作品,开头的那句是“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由此开始他阅读了一系列东欧和前苏联作家的作品,并喜欢上了那种文字风格,那年他七八岁的样子。虽然他的经历有些极端,但相信现在很多的家长儿时也并没有读过多少儿童读物,而是在识字之后就开始读大人读的书,一样不影响对阅读的兴趣。
其实孩子的天性是可培养、可塑造的,明白了这一点,你会发现,不必再拘泥于什么儿童读物,特别是当孩子大一点有一定理解能力之后,不要天天读童话或是小动物们之间的幼稚的故事,只要是有益有趣的读物都可以介绍给他们来看。我们可以用我们认为最好的、最理想的文字,将他们培养成最好的、最理想的读者。
如果觉得文学太深奥了,孩子接受起来可能有困难,那自然科学则真的可以提前开发。特别是对5、6岁的孩子,他们已经对一些自然科学现象有了初步印象和了解,虽然他们的概念里还没有牛顿力学、光学等这些词,但通过阅读相关的科普读物或是一起做一些科学实验,可以瞬时打开视野,甚至会引发他们“恍然大悟”的成就感。
要相信孩子与生俱来有一种天然的感受能力,那些以幼稚的故事向孩子讨好、卖萌的行为是对他们的不信任和不尊重。我们应该用一些手段去协助他们提升智力,而不是简单地迎合他们的理解水平,这样才能培养他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和灵性智慧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