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3—6岁 > 儿童早教 > 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是“小气”吗

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是“小气”吗

2017-08-06 14:44:45 出处:乖乖网 作者:猫咪 移动版浏览
标签:

孩子明明有很多玩具,

但却一件也不愿意借给别人玩;

明明自己平时根本不喜欢的东西,却碰也不让别人碰。

孩子这是“小气”吗?该怎么引导呢?

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解读的吧!

妈妈说小气娃,怎么治?

我家娃今年2岁,特别小气。别的小朋友来家里玩,玩具都不肯借别人;哪怕是平时不怎么喜欢的玩具,也不让别人碰一下。虽然我们反复和他说,别人只是借去玩一下,会还你的,可他还是紧紧拽着不松手。搞得我很尴尬。我和他爸爸都不是小气的人,他这小气的样子真是太丢脸了。

我们平时给他买的玩具还挺多的,没人来玩的时候,也没见他多稀罕,可为什么一有人来玩,他就那么小气呢?我们该怎么教育呢?

首先,想告诉这位家长的是,孩子这种“对自己物品特别在意”的表现,可能要持续到五六岁。

这是因为,这个阶段是孩子自我意识萌发、自我价值判断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对自己物品的占有和掌控,正是在这种心理发展特点主导下的外在表现。所以,并不是“小气”。

“是我的,我不给”

自我意识萌发,开始对“界限”进行初步的探索

其实,当孩子还是个小婴儿时,他是分不清自己和环境,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区别的,常以为自己和周遭的一切是浑然一体的。但当进入1岁半至2岁时,孩子的自我意识就逐渐发展起来了,开始意识到“我”和“你”,以及“我”与周遭的环境是相分离的,“我”是独立的。

随着这种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孩子开始需要建立和满足“我”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主导权了,其中包括对自己物品的掌控权。

因此,当家长要求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时,即便是孩子平时不怎么稀罕的玩具,他也依然不愿意。这是因为孩子感受到,“我”对所拥有物品的掌控权受到了挑战。“反抗”,是他在捍卫“我”的权利。而且,往往家长越要孩子分享,孩子反抗得越厉害。

其实,这样的表现,也是孩子对“界限”的初步探索——通过对物权的争取,明确自己的权利界限。

“你真小气”

破坏孩子的“物权”意识,影响自我价值的良性构建

如果不了解这个阶段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求,而一味以成人的价值判断,给孩子贴上“小气“的标签,甚至因为孩子不愿分享自己的物品而责备或打骂孩子,不但会破坏孩子的“物权”意识,还会影响孩子对自我价值的判断。

因为孩子的自我评价和价值判断往往来自“镜像的自我”——也就是说周围的人怎么看待和评价他,他就怎么看待和评价自己。

所以,当孩子的物权意识屡遭挑战和破坏后,他就会对这件事变得不确信了,渐渐便不敢再争取这项权利了(而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容易变得不敢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更为关键的是,在这种行为屡遭责备和否定后,孩子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自己“不好”“不对”,这不但会导致孩子低自尊、不自信,还严重影响了自我价值的良性构建。

“就是借,也不行”

生活经验缺乏,将“借”“分享”等同于失去

另外,还需要指出的是,对于2岁的孩子来说,其实还不太分得清“送”“借”“分享”的区别。

因为2岁的他们,生活经验还比较缺乏,也许在被要求将自己的玩具“借”出去前,还不曾获得过“借”“还”的生活体验,所以在他们眼里,不论是“借”还是“分享”,往往都与“失去”是同一种概念。

所以,即便家长一再保证对方会还给他,他依然不会“放心”地将物品“借”出去。

"你来决定”

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自我满足”后才能更好“利他”

当了解了孩子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后,在与他的相处时,我们就能更好地“有的放矢”。所以,当下次再发生这样的情况时,不妨事先将孩子这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与对方家长做一次沟通,取得对方的理解,并请对方到时也带一个玩具过来,这就避免了到时的尴尬。另外,在这样的场景中,也不妨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来决定要不要分享、分享什么。当孩子感到自己被尊重,并拥有一定“权利”后,反而更可能表现出符合大人期待的行为。

当然,对于2岁的孩子来说,依然有可能牢牢守着自己的东西,对你say“NO”。那也无妨,尊重他对自己物品的主导权。当孩子幼年时对自己的物品获得“拥有”的充分体验后,日后对他人才能更有底气地“给予”。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