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自己想要”而抢伙伴的玩具、别人的不小心被当作故意而发起报复行、心情不好的时候对周围人乱发脾气……
遇到这样的情况,通常家长会帮助孩子调解,并让伤害他人的小朋友道歉。然而,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大多能很容易地接受讲道理的部分,而到了道歉环节总是进行得不太顺畅。常常是极其敷衍地说一句“对不起”,或者打死不开口。有什么好办法让他学会道歉吗?
道歉,要遵循孩子的年龄规律
简单复制阶段
一般来说,2~3岁的宝宝很容易说出“对不起”。因为此时宝宝的道德认识很低,还不能对行为和事件有所评价,他的所有评价标准来自于成人。所以,当成人告诉他“要说对不起”的时候,宝宝会很自然地对话语进行简单复制,并不附加任何道德情感。而至于“对不起”是什么、为什么要说“对不起”、什么时候要说“对不起”,他并不理解。因此,这个阶段感觉孩子道歉不诚恳、心不在焉都是很正常的。
内心抗争阶段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他逐渐认识了自己情绪的产生和感受。在此基础上,道德意识也有所提高,他开始学会对事件或行为进行简单的“好”或“不好”的评价。虽然常常“自我中心”的意识让他的评价更趋于主观,但在成人的悉心解释和提示下,他可以对自己“不好”的行为进行简单的道歉,并伴随一点点羞愧的感情,这是他“他人感”和“自
尊感”建立的过程。
然而,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让孩子在学习说“对不起”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自我否定的感受,对于容易以一概全的幼儿来说,否定自己的行为如同否定全部的自己,甚至会减少他人对自己的爱。因而,道歉的话在孩子口中欲言又止的现象,就成了这个阶段的明显特征。在这个阶段,孩子特别需要成人的支持。_方面,成人要理解和接纳幼儿阶段性会发生的“不好”行为,温和地和孩子一起面对和解决,由此传递给孩子“接纳自己”的积极态度;另一方面,鼓励幼儿为自己的行为道歉,并在其道歉后给予道歉行为的肯定,这对曰后孩子能够放心自如地道歉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