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3—6岁 > 儿童早教 > 孩子成长最需要的七大关键词

孩子成长最需要的七大关键词

2014-12-14 12:03:48 出处:乖乖网 作者:慧琳 儿童早教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里的每对父子或者父女,我们都能通过他们,看到自己或者自己孩子身上熟悉的地方,那些镜头里萌娃和爸爸的表现,背后是怎样的成长解读?我们又该怎样武装自己的养育头脑,在嬉笑哭泣的背后,需要理清哪些育儿思路呢?看看专家告诉你,孩子成长最需要的7大关键词是什么。

分享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和性别

有一集节目中,特意设置了一个环节,测试孩子们能不能分享食物。其实,对于分享这件事儿,还是有很多成长的“秘密”需要了解的。

男孩和女孩分享的态度不一样

女孩从小更注重社会关系,在意与人友好,所以她们相比男孩会更容易分享。而男孩子就不同了我们看到杨阳洋已经属于对情感关系、人际感受更敏感、更看重的孩子但还是美滋滋地啃着老玉米让包子姐眼巴巴地看着他。这是因为男孩的游戏心态和争斗心态会更强。所以要让男孩学会主动分享需要通过一些游戏和合作项目来进行——“不分享没朋友”会比“共情”更容易让男孩主动去分享。

怎么引导孩子分享

2岁前的孩子,不想与小朋友分享是正常的,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心爱的东西分享了就没有了。所以,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不要强迫他分享。一般来说孩子到了3~4岁开始乐于分享4岁左右的时候甚至有热衷于分享的阶段因为那种出手阔绰的感觉让他们很受用。虽然分享的能力受到孩子年龄和性别的制约,但是理解不代表不作为爸爸妈妈还是要从小帮助孩子建立起分享意识。那么怎么帮助孩子学会分享呢?

1.降低难度,比如出门玩或者有朋友来家里做客的时候,允许孩子保留一两件自己的最爱,多拿出一两件玩具用来分享给小朋友。

2.让孩子接受别人的分享,感受其中传递的友好。

3.日常生活里多创造聚会和分享的机会,让孩子感受到一起玩的快乐。

4.男孩子的父母,可以更加重视共情能力的引导,经常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或者体会别人的感受。

5.平时的家庭生活中,成年人要调整生活内容的比重。在活动内容、互动方式上,不要完全都是围绕孩子的,让孩子学会重视别人的事情与感受。

说说“理解和界限”

第三集里,贝儿喜欢多多的狗,想晚上带回家,多多为难,找到爸爸说“贝儿想把狗带回家,住一晚上”,爸爸听完,面有不悦,说:“多多,你是姐姐,你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不要急着来找我告状。慢慢商量嘛。”

希望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很好,但是这么轻易定义为孩子告状太草率了。实际上,多多的困难在于“说不”,很明显,她不愿意,她也摇了头,但是她对于直接拒绝贝儿感到犹豫,或许她觉得拒绝别人和“尽量对人友好” “自己作为姐姐应该谦让小的”相冲突,或许她心软不好意思太直接拒绝……总之,这是一个8岁女孩完全可以响应的求助。

如果是我,我可能会告诉她:

1.狗是你的,你自己就可以完全决定。

2.爱别人很好,但不等于你永远不拒绝别人,你永远可以理直气壮地爱自己,不必为了被人快乐和满意而委屈自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对别入给出的也必定不是爱。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营养师

节目中,经常看到爸爸给孩子们做饭的场景,手忙脚乱后面也有温暖。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均衡的营养摄入,是他们在儿童时期成长路上非常重要的一点。

1.营养全面均衡,是成长的首要保证。有了丰富多样的食物,更重要的是进行营养全面均衡的搭配,孩子身体里储藏的营养,才能为身体的生长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供给,为增强抵抗力“助一臂之力”。

2.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营养师。当然不是要求每一位父母都像专业营养师那样去精通各种营养知识。而是因为父母最容易观察和掌控孩子的营养状况,也最了解孩子对食物的需求和喜好。每家的餐桌上摆放的饭菜,都代表着这个家的特点,那就用你家的特点,加上搭配均衡的营养,去成就自己孩子的成长吧。

亲子相处,关系大于教育

有一集,当吴镇宇老爸板起面孔数落Feynman时,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陷入了情绪灰色地带。吴老爸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根针剌在心里:“为什么做事总是拖拖拉拉? ”“吐掉,吐掉,吐掉! ” “你看你拿一个杯子都拿不住。”毫无疑问这些话语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老爸的担忧希望孩子自理、自立。可言语中处处透露的不耐烦、不认同传递到孩子那里就变成了孩子的战战兢棘和不知所措。

父母苦口婆心讲道理、不问青红皂白横加指责,甚至惩罚……但是这些方法真的管用吗?当批评指责扑面而来,孩子们的记忆里,只留下害怕、苦恼和郁闷的情绪,那些正确的道理和建议,根本没办法听进去。在这样的家庭养育模式之下,亲子关系会越来越糟糕,孩子的个性发展,往往与父母的期待背道而驰。其实,只有当孩子感受好的时候,他们才能做得更好。人们只有在安全、舒适、愉悦和被认同的心理体验之下,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内在成长动力,并努力做一个更加卓越的人。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