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教子过程中,总会有这样的一些孩子,没有一本刚刚买来的书在他手中不到两天就面目全非;没有哪一种玩具在他手中能“完好无损”地幸存一天;只要他在家,家里就会乱得一塌糊涂;东西只要过了他的手,就会不翼而飞;尤其尴尬的是,到别人家做客,自然也就把这种坏习惯带了去,弄得大人们都不敢轻易带孩子去串门——这些陋习看似微不足道,殊不知往往会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也必然会影响孩子做事的条理性,以及善良个性的形成。
孩子总归是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很多父母也十分明白这一点,可是却总是苦于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的毛病“屡教不改”就不能容忍,常常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甚至打骂孩子。专家指出,家长这样做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改正坏习惯,相反,还会影响亲子关系。怎样才能帮助孩子纠正坏习惯呢?笔者认为,家长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表现宽容的态度
也许有些坏习惯孩子自己也不喜欢,但他又无法控制自己不去做已经习惯的事。所以,父母应对孩子抱以宽容的态度,在帮助他改正缺点的时候,就要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他的问题。
鼓励永远比批评有效,哪怕孩子只有一点点的进步,也不要吝啬你的表扬,父母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会意的眼神都会让孩子受到莫大的鼓舞。
最好不要拿他与同龄的孩子相比,重要的是孩子过去的表现和他现在的行动。对于偶尔的退步你也不要表现出失望,相信孩子可以战胜自己的坏毛病。
孩子有了坏习惯,即使是“屡教屡犯”,大人也不要抱有成见,感到孩子不可教化。因为这种态度会伤害孩子的动机,这就不仅不利于纠正孩子的坏习惯,也不利于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和成长。
也不要在心理上给孩子压力。虽然孩子看起来天真可爱,但他和我们大人一样能感觉到环境或别人给他的心理压力,这样的压力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行为并改正,所以要尽量为孩子减轻心理负担。
二、善于抓住时机
引导和教育孩子摆脱坏习惯要适时。因为很多小孩子的坏习惯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家长可以在孩子坏习惯出现后立即进行纠正。例如,发现孩子不洗手就吃东西时,要及时给孩子讲明“病从口入”的道理,并督促他洗手。当孩子再吃东西时,或许就会想起了上一次妈妈(爸爸)的教诲。对于孩子的进步,你也要及时地表扬他。
三、发挥榜样的作用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时候家长针对小孩子难以改正的坏习惯,不妨在平时生活中为他树立一个榜样,天长日久,坏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就改正了。
四、利用故事改缺点
批评、教训并不是纠正孩子坏毛病的唯一方法,因为孩子自我认识能力还不完善,有时候家长一味地批评,而不给孩子举例讲明为什么,孩子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不愿听从家长的教导,反而会强化自身的坏习惯。
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不妨通过给孩子讲故事等寓意形式,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身上的缺点。
五、循序渐进效果好
家长需要明白的是孩子的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因此纠正孩子现有坏习惯,家长的要求不能太高,要切合实际,也要有耐心。不要指望孩子在短期内把坏习惯完全纠正过来。
家长要多一些宽容心,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只要孩子每次都有一些改正就可以了。在一些情况下,以前的坏习惯可能又会在孩子身上反复出现,其实这也是正常的,家长不必操之过急。
六、转移注意力
当你发现孩子的坏习惯始终“屡教不改”时,千万不要认为是孩子在故意违抗你,也许孩子自己还没意识到又犯错了。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喜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当你发现孩子又在咬自己的指甲了,你可以让他帮你打扫打扫房间,这样孩子会忘掉自己刚才的行为。
如果你是一位细心的父母,还可以在家里显眼的地方,贴上一些简单明了的提示图画,时时提醒孩子。时间长了,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忘掉自己曾经有过什么坏习惯。纠正孩子不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您持之以恒及家庭各成员的配合。
纠正孩子的坏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家长持之以恒及家庭各成员的配合。同时,家长也不妨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如果发现自己正是孩子的“坏榜样”,那就需要你和孩子一起改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