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注意的行为:
别一味地督促
我们每多督促孩子一次,孩子就少督促自己一次。
要承担孩子学习的某个环节
可以示范,可以提醒,但不要成为某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少说“要努力、要刻苦”
频繁使用这些模糊、单调的语言不仅毫无效果,而且令孩子或任何人讨厌,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唠叨”。如果你对孩子说“努力”,应该告诉孩子:“努力”是在你能力和承受力的极限上挣扎着坚持,如同只能做20个俯卧撑的你去做第21个、22个,前20个都不叫努力;“刻苦”是你感到明显的痛苦但你忍受着痛苦继续。
别因成绩而奖惩
成绩好,可以祝贺而不是奖赏,奖赏来自事情本身,绝不应该是父母;成绩差,是应该接纳而不是惩罚,惩罚来自事情本身,绝不应该来自父母。
放弃笼统的期望
最常见的就是“排名”和“分数”,因为你无法知道所有人的努力程度和效率,就无法知道自己的进步速度,也就无法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排名;分数则和试卷的难易程度以及和每个学生的匹配程度有关,这也无法完全控制。这些笼统、盲目的目标,无论达成与否,都不算数。
别急于求成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弥补孩子的知识差距绝非朝夕之事,而要改变孩子的心态,亦然,如果你不把这些作为一个长期的计划来期待,你就很容易患得患失和急躁,相反,当你不急于成功,你就更可能成功。
当孩子忧虑而不是思考问题
当人们遭遇困难和压力的时候,人们经常把80%的精力用在对问题的忧虑上,只把20%的精力用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上。
不要总是停留在孩子糟糕的分数和排名带来的烦恼中,不要停留在孩子落后的状况、重重的困难的忧虑中,要知道自己首先把孩子这部车发动起来,先不要管差距多大,关键是要尽快上路。
让我们高兴的不应该是孩子取得了什么成绩,而是孩子对学习不再冷漠和沮丧。只要方向对,哪怕是微小的改变都是让人欣喜的,而假如方向不对,不过是潮起潮落、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