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3—6岁 > 儿童护理 > 给孩子理解和尊重,摆脱“控制欲”

给孩子理解和尊重,摆脱“控制欲”

2015-01-12 15:38:31 出处:乖乖网 作者:阿兜 幼儿护理
标签: 幼儿护理    儿童护理    家庭教育    家庭育儿   

在孩子游戏、玩耍,或普通的日常活动中,你是否经常对孩子说:“你应该……你不能……”当孩子没有按照你的意思来做时,你是否会觉得他这样“不乖”“不对”“不可以”?你一心认为“你这样,全是为了他好”,但你是否想过,你要求他“应该”和“不能”的事,究竟是真有这样的必要,还是因为潜伏在你内心,连你自己还未知觉的“控制欲”?

是“控制”不是“爱”

相信全天下的父母对孩子都是充满爱和期待的,但当你很少顾及孩子的感受,而只一心希望他能按你想的去做时,你对他的爱里不仅含有期待,还夹杂着不易被察觉的“控制欲”。来看看以下这些充满控制欲的表现中,是否有你的身影。

喜欢支配孩子,擅自为孩子做决定

孩子刚降临到这个世上时,懵懂未知,需要你为他做所有的决定,呵护他慢慢成长。但当孩子1岁半,尤其是2岁以后,自我意识逐渐萌发,对人、对事物有自己的喜好,然而不少家长却仍然控制不住地要替孩子选择什么是“好的”“可以的”,什么是“无用的”“没意思的”。比如在挑选玩具时,有些家长觉得家里有很多类似的玩具就希望孩子选择别的;还有些家长纯粹因个人的喜好,一定要孩子拿自己选的,结果孩子拿着不喜欢的玩具哭闹着离开,而家长却还不高兴地认为“孩子不懂事,尽要些没意思的东西”。这样的家长,在孩子长大后,也不太能接受孩子异于自己的想法。

过多干涉与评判,要求孩子言行完全符合自己的意愿

在国外,孩子如果说自己长大想当厨师、司机,都会获得掌声。而在中国,从周岁抓阄开始,家长都会把自己希望的东西放在孩子最容易抓到的位置,希望孩子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去发展。但是,对于孩子,父母只能引导而不能主宰。

比如,孩子只喜欢用蓝色的笔来画画,家长却觉得太单调,硬是要求孩子用五颜六色笔来画画。在这种情况下,顺从的孩子会认为一定是自己的想法错了,以后会变得依赖性越来越强,什么都要父母为自己拿主意,没有主见;个性强的孩子,则可能会和家长对抗,甚至最后连画画这件事也不愿意做了。

不懂得珍惜与保护孩子的独立性

控制欲强的父母,常觉得孩子离了自己不行,所以常常担心孩子会不行。因此他们觉得凡事为孩子安排好才是对孩子好,他们会过度保护孩子,孩子的大多自发行为在自己眼里都是令人担心的。例如,孩子喜欢学大人用筷子吃饭,但是家长觉得孩子还太小,不会用筷子,这样太不安全,要求孩子只能用勺子吃。

其实孩子想用筷子是成长的表现,如果他觉得吃不好,自己会要求换回勺子的,或者家长可以跟他商量过段时间再用筷子,并在其他时间给孩子做些筷子练习。对于这些家长来说,孩子是否尝试新事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要懂得服从父母的判断,因为父母总是“正确”的。

是“控制”还是“爱”,由心态决定

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控制欲强的父母也一样深爱自己的孩子。但我们对别人爱的多少,是由对方感受到的多少决定的。父母对孩子的爱也一样。如果你把自己理解的“付出”强加给孩子,并不顾他个人的意愿,而要他照单全收,那你的爱里多少都掺杂着成人式的“居高临下”:因为我是你的家长,我比你懂得多,你得听我的!

“恰到好处的爱”和“充满控制欲的爱”,最大的区别在于家长的心态,在于你有没有把孩子放在一个平等独立的位置上来尊重。恰当的爱,并不代表无限制的满足。为了孩子的健康、安全和一些必要遵守的规则,我们可以也应当阻止孩子的一些行为;但是我们要考虑孩子的感受,尊重他的个人意愿,比如,孩子要在大冬天吃冰淇淋,你可以拒绝,但要理解他的感受,如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想吃冰淇淋,不能吃很难过”,然后告诉他不行的原因:“只是现在天气太冷了,吃冰淇淋会肚子疼的。”而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不能吃!”

控制欲,受心理和成长经验影响

很多控制欲强的家长常常没有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人,而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这往往折射出家长自己的人格不够健全。家长在勉强孩子听从依赖自己的同时,也在精神上依赖这种被需要的满足感。“孩子听话”是他们自我满足的理由之一。他们过分害怕失去孩子以及对孩子的掌控,所以忽视对孩子冒险及自由意志的培养。

另外,教育孩子的态度很受家长自己成长经验的影响,从小被严管,又缺乏人文教养理念的家长,也往往固执地去执行自己认为对的教养方式,而很少顾及孩子的感受。这里面往往更多的是某方面获得成功有专长的家长,当然也不乏一些普通家长。

给孩子理解和尊重,摆脱“控制欲”

明白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是“他自己”,而非是“你的”。美国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我们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著名的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则说,父母只是给了孩子身体,他们不应该以孩子的精神父母自居。孩子不依附于任何人,也不应该被任何人所控制。

当孩子和你意见相左时,不要觉得孩子就应该听你的,因为他有他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志。

当孩子2岁,自我意识萌发后,有能力为自己做一些选择时,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比如他喜欢什么样的玩具,喜欢什么颜色的画笔……不要事事都替孩子做决定;在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接受他个人的意志。

了解孩子有被尊重和理解的需要,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有自己的喜好,为人父母,对子女可以有期待,但切不可用自己的意愿设计孩子的人生。如果孩子的兴趣与你的期望不一致,比如你希望他能从小学英语,而他却偏偏对手工情有独钟。那么,请尊重他个人的爱好,收起你为他准备好的铺天盖地的英语读物,改为他准备丰富的手工材料,并和他一起制作。因为当孩子的愿望被理解并感觉被支持的时候,他会很满足、愉悦,也更容易建构独立的自己,并且易和家长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同时,父母尊重孩子,也是在为孩子做良好的示范。因为孩子有了被理解、被尊重的体验,他才能在今后与他人的交往中,更好地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学会欣赏孩子的各种尝试

不要因为害怕孩子犯错,而严格控制孩子的行为,非让他按照你所认为的“正确”程序去进展。当孩子对新事物有探索时,或他要做一件他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不是“这样正确”还是“不正确”,而是“他是否能从中获得成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新的尝试。

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体验,他们就是在不断的体验和改善中提升自我能力的。所以说,生活里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孩子成长的大事。不要因为他做的和你想的不一样,而非要扭转他的做法,或者将他“跃跃欲试”的萌芽尽早“掐断”,因为爱孩子,就要按照他的成长需求去满足他,给他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机会,而不是让他事事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这样孩子才能身心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