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百科 > 0-1岁百科 > 婴儿早教 > 早期教育 > 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产生的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18岁独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年轻的父母在生活、学习、工作压力下,该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认为,做家长的,特别是隔代家长们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王极盛在数万人中间做的一项调查表明,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

如何看待中国的隔代教育,长远看隔代教育弊大于利,但也不能全盘否定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我们积极引导,通过开展大量的鲜活的、校本的隔代教育应用性课题,帮助更多的祖辈家长们成为与时俱进的合格家长,让隔代教育成为“特色教育”,通过学校、社会与家庭相互配合,合力打造新式的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产生的原因

原因一:祖辈家长有较多的育儿经验,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

原因二:由于祖孙的血缘关系,老人会本能地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这就有了隔代育儿获得成功的心理基础。

原因三:多数祖辈家长常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和小孩玩乐,极易形成融洽的关系。因此,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

原因四:祖辈家长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厚的人生阅历为教育孩子提供了资本和权威性。然而,由于祖辈家长受历史条件和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隔代教育的类型

类型一:过分关注型。

孩子本来能自己做的,祖辈家长呵护备至,代为其劳。孩子本来在正常环境下能锻炼自己的能力,结果让祖辈家长们取消了。

类型二:过分监督型。

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经常检查孩子的行为。如此,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和惰性,以及对成人的不信任感。

类型三:严厉惩罚型。

这种教育方法因循了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使孩子产生了严重的自卑、自闭或叛逆心理。

类型四:民主、温暖和理解型。

在祖辈家长中也有的采用这种方法,只是数量很少。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

现今,不少家庭由于种种原因把孩子交给老人抚养和教育,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有利也有弊。

隔代教育的有利的因素有:

1、老人有较多的育儿经验,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

2、由于祖孙的血缘关系,老人会本能地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这就有了隔代育儿获得成功的心理基矗

3、多数老人们常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和小孩玩乐,极易形成融洽的关系。因此,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

4、老人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厚的人生阅历为教育孩子提供了资本和权威性。

然而,由于老人受历史条件和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我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隔代教育的不利因素有:

1、容易形成溺爱。多数老人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老人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老人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不能得到矫正。

2、思想观念陈旧。许多老人不顾时代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用老观点要求孩子,教给孩子过多的老经验,缺乏开创性精神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还有一些老人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3、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老人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还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

隔代教育的有利因素

如果祖辈家长能够具备一定的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祖辈家长带孩子也是具有一定的优势。

优势一:不少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他们不仅照顾孩子的生活,提供学习的条件,进行适当的指导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一般说,祖辈与孙辈之间容易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

优势二: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他们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

优势三: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是促进儿童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

优势四:祖辈家长自身有一种童心,极易与孙子孙女建立融洽的感情,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利于祖孙两辈身心健康。

隔代教育的不利因素

因素一:容易形成溺爱。

多数祖辈家长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祖辈家长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矫正。

因素二:思想观念陈旧。

许多祖辈家长不顾时代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用老观点要求孩子,教给孩子过多的老经验,缺乏开创性精神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因素三: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

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还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

因素四:隔代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影响。

因此,年轻父母不管怎么忙,也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把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有一项资料显示,中国有60%以上的失足少年与隔代教育有关。有不少问题少年从小都是由祖辈家长带大的。当前在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时,结论也是在隔代教育和有家庭暴力的家庭中呈高发状态。

优势五:孩子由祖辈家长教养,年轻父母得以解决后顾之忧,专心致力于事业。

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

方法一:祖辈家长和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思想认识应统一。

两代人往往对教育孩子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如年轻一代比较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和个性发展,而祖辈家长们则看重做人的道德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虽然祖辈家长对孙辈有溺爱娇惯的毛病),这就需要两代人相互沟通,统一认识,择善施教。还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教育方面的分歧,维护孩子父母的威信。

方法二:祖辈家长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

方法三:两代人协商建立必要可行的家规,同时也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和独立性。

方法四: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感情,两代人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方法五:年轻的父母首先要端正态度,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

方法六:作为孩子的父母,同时作为祖辈家长的子女,我们要经常与祖辈家长沟通,只有两代人统一认识、明确目标、步调一致,孩子的教育才会通向成功,孩子也会从幸福的家庭中走向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成功隔代教育的条件和特点

特点一:身体健康,精力较好,心态年轻,乐于养育孙辈。

特点二: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没有精神障碍或偏差。

特点三:家庭和个人卫生习惯良好,不吸烟,不酗酒。

特点四:了解孩子的饮食营养和生活护理等常识。

特点五:性格开朗,人际交往能力强,不固执偏见,对孩子有耐心。

特点六:喜欢户外活动,常带孩子外出去认识周围世界。

特点七: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

特点八:待孩子慈爱宽容,但不纵容、不溺爱,善于引导教育。

特点九: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及时与孩子的父母交流沟通。

特点十:愿意并善于吸收新知识、新观念,用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教育孩子。

隔代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1、容易过分的溺爱和放纵,使幼儿过于“自我中心”,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 老人在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时,较多地采取顺从、满足需要的方式和态度,容易使幼儿产生“自我中心”的意识,孩子有了错误也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孩子的不合理的欲望就会无原则的得到满足,即使父母想方设法来改变,有老人那张保护伞的作用,孩子有恃无恐,稍有不合心意就会大哭大闹,以达到非分的要求。

2、老人更多的包办替代和保护,阻碍了幼儿的独立能力的发展。 祖辈包办代替的比率明显高于父辈,试想,老人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整理;当孩子已经会走路了,爷爷奶奶非要抱着上下楼梯;孩子吃饭时,担心孩子吃不上,就一口一口地喂,或追着赶着喂,这种种做法,不恰恰束缚了孩子的手脚,错过了“自己整理、物归原位、自己吃饭”的敏感期,导致了孩子动作发展缓慢,独立能力差,一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只会叫喊着等别人来帮忙,不会尝试、锻炼,只有哭闹和发脾气。

3、隔代教育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 老人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育及养育观念相对滞后,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变。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稳当当不出格,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的“捣乱”、“破坏”等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比如,当孩子捉来几只蚂蚁要喂养时,当孩子拔起花盆里的兰花要看根是什么样子时,当孩子兴致勃勃地拆一辆玩具汽车时,祖辈总会加以阻止和批评。因为,在他们意识里,玩蚂蚁很脏,拔花是成心捣乱,一辆完美的玩具车更是不能“破坏”的。他们认为孩子这些出格的做法都是不良行为,必须立即纠正。试想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怎么能形成开拓创新的个性呢? 

4、老人们的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容易使孩子错失形成友好交往和优良品质(如谦让、爱劳动)的良好机会。

5、容易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 多数老年人由于年岁大了,喜欢安静,不爱运动,也不爱外出活动。孩子与祖父母朝夕相处,长期囿于老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张口闭口说的是成人的话,容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 另外,外出活动少,一方面运动量小,身体缺乏锻炼,会造成体质柔弱多病;另一方面关在家里见识少,接触新鲜事物也少,可能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少活力,不敢面对生人、不会自己处理事务。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心胸狭隘、固执、退缩、心理老年化,等等。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另外,祖辈在生理与心理上必然也带有老年人的特点。 So,如果不得不留孩子给父母带,请多抽时间陪陪孩子吧!

隔代教育的科学方法

1、调整心态,绝对不能重男轻女。

这个很重要,如果对女孩嫌弃或对男孩溺爱,都将严重影响到一家人的感情,无法达到和谐幸福。不管是孙子还是孙女,甚至是外孙女、外孙,都要一视同仁,不要让任何一个孩子感觉到冷落。

2、和孙儿玩耍即是对年轻夫妇的帮助。

爷爷奶奶对育儿中的年轻夫妇的最大援助,就是陪孙儿高高兴兴地玩耍。这不但符合孩子天性爱玩的性格,促进他健康成长,还能让年轻父母脱出手来,可以工作和干家务。

孩子最喜欢运动性的玩耍,如挤身体、相扑、手指相扑、挠痒痒、捉迷藏、骑马游戏、用广告纸卷成剑来做格斗游戏等等。尝试着与孙儿玩一下,孩子肯定会乐得咯咯直笑。还可以玩一些传统游戏,如折纸、翻绳等。还有,像过去那些用朴素的天然材料制成的玩具,如竹叶船、橡树果陀螺、拉线木偶人等,如果能和孙儿一起做一做的话,准会令其很快乐。商场里有卖朴素玩具的专柜,在那里可以找到像纸气球、线包之类的玩具。买这些东西来玩也很不错。如果孩子遇上喜欢的书,总想让你多念几遍,这时你可以把孩子抱在膝盖上,把书反复地念上几遍,令他如愿以偿。或者也可以讲小时候听到过的故事,养成一个小小故事谜。

3、不要再“零食加电视”

孩子是一块能量源,跳来蹦去地从不知疲倦,这是孩子的“长处”。虽然老年人更喜欢安静,但绝对不要为了求得安宁,有的就给孩子吃零食和看电视。这实际上是最不好的教育方法,不但让孙儿的牙齿变坏,眼睛变近视,甚至会变成一个孤僻的“小电视迷”不要说成材,不成泥就已经很难得了。

因此,老人在带孙儿的时候,应尽量到户外活动,在安全的空地上,让孩子尽情地发散他的能量吧,自己则可以安静的在一边独处或者和别的老人唠嗑。

4、教育孩子要尊重儿女意见,并且要一致。

不管是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是孩子生病时候的照料,都应该和孩子父母站在一个阵线上,不能盲目按照自己的固有思维包庇孩子,更不能在孩子面前指责父母。有的爷爷奶奶护犊子心切,孙儿一哭就反过来责怪儿女管得太严,直接导致孩子从小骄横跋扈、自私自利,长大了也不知道何为孝顺。孩子稍微有点流鼻涕、咳嗽,就不假思索往医院送,或者直接让宝宝打点滴,这都是伤害孩子身体的错误方法。

隔代教育的误区

案例一:孩子睡前哭闹

奶奶:多抱抱孩子,他更容易入睡,也很乖。

导致结果:孩子只有在抱着时才容易睡着。

奶奶:孩子睡前闹,给他块糖就好了。

导致结果:孩子总要含着糖才能睡着,容易患龋齿。

矫正版:

孩子入睡前要把他平放在床上,抚养者可在身边陪伴。哼唱童谣或者讲睡前故事,注意睡眠环境的安静、舒适,让孩子自然入睡。

案例二:孩子(五岁):我要喝水!

奶奶:好宝贝,杯子放得那么高,你自己拿不到,来,奶奶帮你倒上水,现在还太烫,我来吹一下再喝。你的手别碰杯子,奶奶喂你。

结果:孩子依赖性强,处处都不想自己动手,自己解决问题,且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关心别人。

矫正版: 杯子放在柜子里,自己去取吧!嗯,开水要倒在凉杯里过一阵子再喝,真聪明,来,妈妈也口渴了,再给妈妈倒一杯水来。

结果:孩子在妈妈的训练下,自己不但学会取杯子喝水,还能为妈妈倒水喝。这样就培养了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小事上自己做决定,还能为他人着想,避免自我中心。

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方法

1、两代人统一思想认识

由于出生与成长的环境和时代有着显著的差异,两代人在教育宝宝的问题上自然也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比如,年轻一代可能更注重宝宝智力培养、个性发展,他们往往会更多地向宝宝传递知识,给他更多自由,让他自由探索;而祖辈们则更看重道德教育,可能就会给宝宝更多的约束。在教育宝宝的事情上,两代人要尽量平心静气多一些沟通,只有统一认识,才能避免在宝宝面前暴露分歧,防止他利用这种分歧要挟父母或者祖辈,引发更多的问题。父母们最好尽量多向祖辈请教,多一些温和的沟通,而祖辈们最好利用各种渠道多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

2、寻找合适的平衡点

祖辈在养育宝宝时最好用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爱得适度。父辈也是如此,要权衡自由与规则之间的界限,不能给了自由而缺乏规则。否则,没有规则的环境并不能帮助宝宝获得更好的发展,相反,一个缺乏规则的环境反而会带给宝宝更多的不安全感。此外,祖辈和父辈之间很容易争抢宝宝的爱,出现亲子嫉妒的现象。宝宝本质上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依附于任何人。因此,无论祖辈还是父辈都要冷静地看待宝宝,积极创造机会,让宝宝有更多的机会尽可能多接触家庭里其他的成员,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隔代教育分岐应该如何解决?

生理发育——用新观念改造旧方法

由于祖父母某些育儿观念相对陈旧,科学性比较欠缺,单凭个别的,表面的经验出发,抚育上对孩子过于纵容,导致孩子养成许多不良的健康习惯,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发育,而妈妈们则在抚育孩子上有较为科学的看法。

看下面的观念对比:

奶奶:多抱抱孩子,他更容易入睡,也很乖。

导致结果:孩子只有在抱着时才容易睡着。

奶奶:孩子睡前闹,给他块糖就好了。

导致结果:孩子总要含着糖才能睡着,容易患龋齿。

矫正版:

孩子入睡前要把他平放在床上,抚养者可在身边陪伴。注意睡眠环境的安静、舒适,让孩子自然入睡。

解决方案:父母尽可能参与育儿,以科学的育儿观念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工作实在很忙,可以让祖父母多看一些育儿方面的书籍,并参加育儿培训。

个性培养——教他做一个“小大人”

祖父母对孩子偏向于依顺和纵容,不太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看下面的对话情境,你就能从中看到日常生活中隔代抚养和父母自己带孩子对孩子性格培养的明显不同。

隔代抚养情境:孩子(五岁):我要喝水!

奶奶:好宝贝,杯子放得那么高,你自己拿不到,来,奶奶帮你倒上水,现在还太烫,我来吹一下再喝。你的手别碰杯子,奶奶喂你。

结果:孩子依赖性强,处处都不想自己动手,自己解决问题,且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关心别人。

矫正版: 妈妈(或爸爸)——杯子放在柜子里,自己去取吧!嗯,开水要倒在凉杯里过一阵子再喝,真聪明,来,妈妈也口渴了,再给妈妈倒一杯水来。

结果:孩子在妈妈的训练下,自己不但学会取杯子喝水,还能为妈妈倒水喝。这样就培养了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小事上自己做决定,还能为他人着想,避免自我中心。

解决方案:父母适当地参与到对孩子的带养中,设置情境,在情境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情境可以设置为多个,如家庭情境、社会情境、人际互动情境等。在情境中充分接纳孩子,赞扬孩子,从侧面给他适当建议,帮助他纠正行为中的错误,不断提高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际能力——新鲜刺激下的活力

由于老年人大都喜欢安静而不喜欢运动与外出,而孩子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依赖于不断地与外界接触,激发其兴趣,老人在给予孩子新鲜刺激,培养孩子认识事物、探究事物上的能力有限,还可能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应有的活力,不利于培养孩子开阔的胸怀和活泼、宽容的性格。

这样长大的孩子,为人心胸狭小,不善与人交际,易产生交际恐惧症。

隔代抚养情境:

孩子:姥姥,电视上一闪一闪的是什么?好奇怪呀!姥姥:别吵,姥姥要睡觉,你安静一些,自己看吧。

后果:对孩子智力刺激不足。孩子变得懒散,缺乏活力,缺乏交际。

矫正版:妈妈:那是宇宙飞船在太空飞行,是人类很神奇的创举。(妈妈继续给孩子讲关于太空探秘的知识,孩子被迷住了。)

结果: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激发了他的活力和好奇心,交谈过程中语言能力得到培养。

解决方案:父母注意不断给予孩子语言上、智力上的各种刺激,耐心地引导他们去探索外部世界,培养他们广阔的视野和良好的言语交际能力。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