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百科 > 0-1岁百科 > 婴儿早教 > 早期教育 > 恋物癖

恋物癖

恋物癖指在强烈的性欲望与性兴奋的驱使下,反复收集异性使用的物品。所恋物品均为直接与异性身体接触的东西,如乳罩、内裤等,抚摸嗅闻这类物品伴以手淫,或在性交时由自己或要求性对象持此物品,可获得性满足(即所恋物体成为性刺激的重要来源或获得性满足的基本条件)。对刺激生殖器官的性器具的爱好不属恋物症。

恋物癖的表现有哪些

恋物癖通常开始于青春期,多见于男性,由于这种行为会引发患者不惜用非法手段(如偷窃、抢劫等)去获取异性的物品(如异性内衣、丝袜、手帕等)恋物癖的对象有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主要指通过接触异性穿戴和使用的服装、饰品来唤起性的兴奋,获得性的满足。

广义的恋物癖所恋的对象不仅仅包括异性穿戴的那些无生命的物品,而且还包括异性身体的某一部分。通过接触身体的某一部位获得性满足,恋物癖者以男性为多。他们对异性本身或异性的性器官没有兴趣,而把兴趣集中在女性的内衣、内裤、乳罩、头巾、衣服或异性的头发、手、足、臀部等部位来取代正常的性活动以激起性兴奋,获得性满足,他们常常通过对这些物品抚摸、玩弄、吸吮、啮咬等方式激起性兴奋,同时伴以手淫来获得性满足。恋物癖往往会影响正常性爱的质量,甚至对正常性爱不感兴趣,同时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认知,所以需要治疗。恋物癖是性心理幼稚的表现,是一种可以纠正的性心理障碍。年龄越小,纠正的难度越小。

恋物癖如何治疗

由于医学界还没有专门针对治疗恋物成瘾的特效药,目前国内一般采用单一的药物治疗或单纯的心理治疗,但这两种方法效果并不乐观。

国内成瘾医学专家何日辉明确提出,恋物癖等性偏好障碍是一种成瘾性心理疾病,属于冲动控制障碍的一种类型,与道德水平和意志力无关,因此建议改称为"恋物成瘾",因为"恋物癖"中的"癖"带有贬义。

何日辉根据国内外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提出恋物成瘾的治疗最佳方案是综合性治疗方法。即在临床上用药物(非抗精神病药)控制异常的性冲动并改善情绪,作为治疗的基础,并在控制异常性冲动之后采取心理治疗、家庭治疗、行为矫正等方式,必要的时候还辅助以封闭式管理。

孩童时期重视预防恋物癖

虽然在医学上目前仍未能最终确切找到"恋物癖"的发病原因,但是通过临床案例分析不难发现"恋物癖"的形成与其成长经历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作为家长应该学会如何预防孩子出现"恋物癖"。对此,专家何日辉有着以下建议:

1.处理好恋母情结的转化

对于恋物癖等性偏好障碍的防治要从幼儿开始,尤其是处理好3~5岁时幼儿恋母情结的转化。比如母亲一方面不要过于溺爱男孩,另外在孩子面前强化对父亲优良品质的认可,否则如果过度溺爱而又在面前指责孩子父亲的不是,会阻碍男孩将对母亲的依恋转换为对父亲的认同。

2.避免不良的性刺激

母亲在男孩3岁以后不宜与他同床共眠,不要在孩子面前穿着内衣,不要玩弄男孩的性器官,夫妻亲密行为尤其是性生活要避免让孩子看到。

3.及时正确的性教育

在不同年龄阶段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及时正确的性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两性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消除对异性的过分神秘感。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甚至早恋不要一味地打压而要合理地引导。

4.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要高度重视家庭环境对幼儿人格的影响。鼓励孩子努力学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开朗大方、勇敢自信等。

5.减轻孩子的压力

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以外,更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并学会帮助孩子减轻各种压力。比如,不要在学业方面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孩子在学校犯错误不要一味地指责甚至打骂,而要先给予安慰保护孩子,减轻他们的压力,回到家里后再详细了解情况,给予恰当地处理。

宝宝恋物现象

佳佳每天都抱着她的“汪汪狗”来上幼儿园。所谓“汪汪狗”其实是一条被子,她外婆为 了方便携带和保持清洁,把小被子卷成一团然后放在一个塑料袋里系好,只露出一个被角,佳 佳叫它“汪汪狗”。进入幼儿园后,她几乎时时刻刻都拎着汪汪狗:拎着哭,拎着走路,拎着 解小便,拎着滑滑梯,拎着做游戏,拎着吃饭……睡觉的时候更是一定要摸着露在外面的被角 。有时候做操、游戏、吃饭时,她也会忘记汪汪狗把它丢在一边,但回头想起来后一看手里没 有汪汪狗,就哇哇大哭。

幼儿园刚刚开学不久,现在如果你去幼儿园门口,一定能看到拿着这些奇怪的东西去上学 的小朋友。幼儿园老师说这叫“恋物症”。

几岁宝宝恋物最强烈

宝宝恋物就是一种成长过渡期的依恋行为,是宝宝从“完全依恋”转为“完全独立”的 过渡期间所产生的行为。宝宝产生依恋行为的时间,绝大多数发生在6个月大至3岁之间,其恋 物表现在2岁时最为强烈,主要是为了寻求安全感。

为什么宝宝恋物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或多或少地对某种物品产生一定的依恋。有的孩子是纽 扣,有的孩子可能是一条小毛巾。他们捻熟这些物品,经常会对这些物品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关 注和依赖。“恋物”本身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消极影响,而是“恋物”的源头——安全感的缺 失才是父母必须时刻关注的。当你的孩子突然对一件物品产生了特别的兴趣,甚至须臾不可分 离,这个时候父母应注意两个方面:要把对孩子“恋物”的烦恼转化为生活的乐趣,并以此为 亲近了解孩子习性的契机,让孩子与家庭成员之间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的 关系,寻找安全感缺失的原因,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解除“恋物瘾”的尝试

既然孩子的“恋物瘾”是由安全感缺乏引起的,那么预防或逐步戒除幼儿的“恋物瘾”,也要从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入手;。

1、平时多拥抱孩子,多拍抚孩子的背部和头顶,以解其“皮肤饥饿”。注意拥抱和拍抚 不是奖赏,不要等孩子画得一幅好画或弹出第一首钢琴曲时再去拥抱他。拥抱应该是日常的、 无条件的,就算孩子做错了事感到不安,也可以拥抱他,后者更多的是在两代人之间找到一种 无声的和解方式。经常性的拥抱给孩子这样的暗示:我在你身边;我爱你;别怕,有我呢;失败了 不要紧;你很安全……经常与父母拥抱的孩子,绝不会将小包被或玩具熊当做他的“精神保险带 ”。

2、就算让孩子独处一室,也要进行睡前安抚工作。所以的孩子都在本能上畏惧噩梦和黑 暗,所以硬性将孩子与父母分开,对孩子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很多幼儿就是在入睡前的害怕 不安中染上“恋物瘾”的,如果父母在孩子独睡前陪伴孩子,唱催眠曲或读一两个美妙的童话 ,开亮一盏小灯,等孩子睡着再离开,就比较容易使其对襁褓包被之类物体“脱瘾”。

3、弄清九成以上恋物儿童会被小包被、小抱枕、绒布熊、用惯的浴巾之类“上瘾”后,做妈妈的在选购这些幼儿用品时,就要有意识地备下几个“迁移载体”,让孩子无法对其中的 某样东西“专情”。如果一开始就备下两三条小包被、一个绒布熊家庭(包括绒布熊爷爷奶奶、 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小绒布熊和它的表弟们),让孩子选择使用的话,孩子恐怕就会领悟到: 这是无生命的物质,而不是有感情能交流的人。

宝宝恋物的六个秘密

秘密1:孩子为什么会“恋物”?

一个小枕头或一只毛绒小熊为什么会有这种神奇的安慰作用呢?

人类在婴幼儿时期时,即会通过各种感官来满足探索的需求或安抚情绪,为满足口腔吸吮欲望,孩子会吸奶嘴、手指;为满足触觉舒适的感觉,有的孩子喜欢抚摸棉被角、毛绒玩具等。妈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孩子的身边,孩子就会把某些物品作为妈妈的象征或替代品,从中获得安慰。这些东西代表妈妈和安全,当妈妈不在的时候,它就成了妈妈的一部分,或者就是妈妈。

安全物与妈妈不同的是,孩子能控制它,能决定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不需要;并且当妈妈不在的时候,孩子能使用它,逐渐减少对妈妈的依赖,孩子正在用一个积极的方法建立他的独立。

秘密2:孩子为什么“恋”上柔软物?

孩子“恋”上的物品,大多是柔软的,可以拥抱的,是因为他们寻求的是在妈妈身边的感觉,这些东西像妈妈的皮肤和头发。

亲子依恋是婴幼儿时期很重要的心理需求。它的表现之一,就是对皮肤和身体接触的需要。所谓“皮肤饥渴”,就是说,人存在着身体接触的需要,尤其是在婴幼儿阶段更为强烈,在舒适的身体接触中,孩子会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放松。所以,孩子会“恋”上被子、枕头、小熊这些物品了。

秘密3:为什么有的孩子不“恋物”?

恋物的孩子不少,可有的孩子就没有安全物。是他们不需要吗?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因为妈妈或其他照管人经常在身边,不需要替代性的安全物;一种是孩子用其他方法来安慰自己,比如吮吸大拇指、安抚奶嘴等。

没有安全物的孩子可能对压力或不愉快的感觉不太敏感。心理学家认为,感情敏感的孩子往往更易对某种物体形成健康的依恋。孩子2个月大时,对压力和不愉快的反应已经显示出很大的差别。有的孩子1秒钟也不能忍受就号啕大哭,而有的孩子则仅仅是退缩。

秘密4:“恋物”会持续多久?

现在我们知道了,恋物是孩子心理发育的自然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际关系的拓展与生活作息正常化,多数孩子是不会对这些替代性的安全物产生依恋心理的,长大后自然对婴幼儿期所依附的物品慢慢转移,而不再强烈需求。总有一天,孩子要放弃他的安全物。

什么时候放弃?没有一个确定的年龄。大多数孩子在上了幼儿园,有了更丰富的生活时,就会放弃安全物,还有的孩子会持续到上小学。如果孩子知道别人会因此而笑话他,就不会再依恋安全物了。

秘密5:孩子会因“恋物”不“恋人”吗?

孩子天天睡觉抱着小枕头,有些父母就会担心,既然小枕头成了妈妈的替代品,孩子会不会就跟妈妈不亲了?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父母不必担心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使孩子感到安慰和舒适。

还没有证据表明那些有安全物的孩子不能放心地依恋他们的妈妈。这些孩子将妈妈或爸爸或安全物看做一个“依恋系统”。不论有没有舒适的“安慰者”,孩子都能健康地成长。

过去存在着一种误区,认为孩子恋物就预示着长大成人以后会有心理问题,而现在,心理学家却普遍认为,安全物在儿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使儿童学会如何在难以应付的环境中自我安慰。

秘密6:孩子“恋物”要纠正吗?

现在我们知道了,孩子恋物是一种心理需求的体现,并不是病态,会随着他的成长慢慢消失,一般不要采取粗暴的态度和强制的方式,因为那样会给孩子一种暗示,促使他和父母对着干,结果适得其反。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对此不闻不问了。尤其是对于那些与孩子相处时间较长的父母来说,更需要进行一些情感投入;还有那些对安全物过于依恋的孩子,比如小毛巾不许洗,谁也不能碰,可能严重缺乏安全感,也需要心理干预。

父母可以做的8件事

1、尽量减少孩子的独处时间。

2、睡觉时爸爸或妈妈陪伴孩子并给他讲故事,或在孩子的卧室里点一盏小灯,减少孩子一个人独睡的恐惧。

3、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

4、睡觉前给孩子播放舒缓的音乐使孩子获得平静以及心灵的安抚。

5、平时多拥抱孩子,多拍抚孩子的背部和头顶。

6、避免硬性让孩子与父母分开睡。

7、多准备几个迁移物,如两三个小枕头、几个相似的毛绒玩具,让孩子难以对某一个“情有独钟”。

8、丰富孩子玩耍的对象,扩展孩子的视野,诱导孩子把注意力和兴趣对象朝着更为广泛的方向发展。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