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指由于高温或引起高热的疾病使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发生的综合症。幼儿抵抗力差,又喜好户外运动,一旦中暑令家长备感焦虑。
儿童中暑的原因和症状
1、热射病,是在闷热的房间里过久出现的。会感觉到头痛、头晕、口渴,然后体温迅速升高、脉搏加快、面部发红,甚至昏迷。
2、日射病,是在烈日下活动或停留时间过长。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开始只有头部温度增加,高的时候可以达到39℃以上,然后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但体温不一定升高。
3、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中,身体会大量出汗,丢失大量盐分,使血液中的钠含量过低,引起腿部甚至四肢及全身肌肉痉挛。
注意收听高温预报,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如遇高温天气,尤其是每天的中午和午后(11-14时),尽量减少带孩子外出,并适当增加孩子的午睡时间。
饮食宜清谈,多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每天勤洗澡、擦身;若想带孩子参加野外活动、外出旅游或观看露天体育比赛,一定要带上防暑工具,如遮阳伞、太阳镜等,不要让他在太阳下长时间暴晒,并注意到阴凉处休息。
当孩子出现这些症状时不要惊慌,只要按照以下步骤,积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孩子的情况就会好转的。
1、立即将孩子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或有冷气的房间休息。
2、让孩子仰卧,维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用湿毛巾擦拭全身以降温;如孩子的衣服己被汗水湿透,应及时给他更换干衣服,同时打开电扇或开空调,以便尽快散热,但风不要直接朝孩子身上吹。
3、在孩子意识清醒前不要让其进食或喝水,意识清醒后少量多次饮淡盐水,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盐分,每次饮水量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也可以给他喝一些鲜果汁;还可口服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药物。
4、不要让孩子吃油腻荤腥的食物,过多食用则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而输送到大脑的血液便相对减少,营养物质也不能被充分吸收。
中暑一般发生在炎热的夏天,但其他季节宝宝穿衣太厚或空气不流通也可能引发中暑。2岁内的宝宝语言能力弱表达能力差,爸妈要留心观察,一旦宝宝啼哭不止,食欲不佳有先兆中暑症状后,爸爸妈妈就不要掉以轻心,赶快按以下步骤处理:
STEP1:尽快将宝宝移到阴凉处,脱去宝宝衣物,注意保持宝宝呼吸道通畅;
STEP2:把中暑的宝宝放在凉席或冷毛巾里,用毛巾沾凉水替宝宝擦拭降温,或放进有凉水(不是冷水)浴盆里帮助降温;
STEP3:每隔10到15分钟给宝宝喝一些清凉饮料,宝宝的饮料不能含咖啡因;但宝宝有呕吐或意识不清的情况不要喂,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STEP4:尽快地让宝宝的体温降下来,但是要小心不要降得太低。假如体温又上升,再重复前述降低体温的动作;可以用电扇及空调等降低环境温度;
STEP5:如果效果不佳,记得要尽快向医院或专业人士求助。
中暑先兆(观察对象)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一)诊断原则
根据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主要指工作时的气象条件)及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主要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
中暑先兆
中暑先兆(观察对象)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诊断及分级标准
轻症中暑
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热射病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
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
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二)治疗原则
中暑先兆:暂时脱离高温现场,并予以密切观察。
轻症中暑:迅速脱离高温现场,到通风阴凉处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及对症处理。
重症中暑:迅速予以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
小儿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中暑,中暑发热的特点是什么,对小儿中暑应该怎样处理,这是每一位妈妈应该掌握的卫生常识。
小儿中暑的突出表现是高热,一般中暑时体温往往达到38℃-39℃,严重的中暑甚至体温可达41℃以上。病初患儿出汗较多,继而因出汗太多可能引起丘脑下部和汗腺功能失调,皮肤反而无汗,干而灼热,面部潮红,无汗时患儿体温往往会进一步迅速升高。同时伴有口渴,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有的患儿又出现惊厥和昏迷,严重时并发脑水肿、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和重要脏器功能损害。
对小儿中暑应注意预防,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直射。在炎热季节要做好室内通风。对体弱儿尤其要注意预防中暑。一旦发生中暑,要立即采取有力的降温措施,可采用物理降温,也可用药物降温,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1、喝水:喝的时候要慢慢喝,不要渴了就猛喝;要喝温开水,不要喝冰水;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要喝烧开过的水,不要喝生水;要喝新鲜温开水,不要喝“陈”水;还可以多喝加淡盐的温开水。
2、慢慢地适应气温的转变:从事户外活动的时候要放慢速度,不要逞能。
3、及时散热:当过于炎热的时候应该用冷水冲淋头部及颈部,让水分蒸发帮助散热。
4、留意体重变化:中暑有可能导致身体在连续几天内逐渐虚脱,所以如果出现体重在数天内直线下降的情况,应加以留意。
5、外出戴帽子:夏天外出要戴帽子减缓头颈吸热的速度,特别是秃头或发量不多的人。
6、外出不要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通风的棉衫和赤膊相比更有消暑的作用。
7、穿浅色的衣服:棉花及聚酯合成的衣物最为透气。
8、保证充足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宜在炎热的中午强烈日光下过多活动。
暑是由于气候炎热或因高温环境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可高达40℃-42℃左右,伴烦躁、头痛、头晕、谵妄、肌肉痉挛,重者可发生惊厥以至昏迷。
患儿中暑后,应尽快将其安置于阴凉通风处,脱去衣服,平卧于床上,给予喂服淡盐水或其它饮料。然后在头部放置冰袋,用低于皮肤温度的温水进行擦浴。擦浴时间用力要均匀,不可过度用力,以免损伤皮肤。擦至腋窝、腹股沟、窝等血管丰富处停留时间最好长些,以助散热。如果经温水擦浴后体温仍不下降,可以用酒精擦浴。酒精浓度以30%以宜,通常是先从患儿颈部开始,自上而下进行擦浴,擦至腋下、肘部、掌心、腹股沟、窝、足心等部位时停留时间应稍长,以提高散热效果。
一般经上述物理降温方法,患儿体温可以逐渐下降,其它症状也会随之好转。如果物理降温效果不佳,可以给予药物降温,同时应该静脉补充液体。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一般维持在36℃-37℃,这种恒定的体温是由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体内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的结果。当周围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再加上通风不良,人体的辐射与传导对流散热方式发生障碍,外界温度反而通过辐射使体温升高,这时就主要依靠出汗蒸发方式散热。但当高温、高湿环境同时存在,出汗蒸发散热也受到影响,而使体内余热大量蓄积,体温便迅速升高。体温升高时,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蛋白质和糖类代谢亢进,体内产热增多,这样又会促使体温升高。
下丘脑受高温影响会使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大量出汗又会使机体失水失盐,可使血容量不足导致循环衰竭。超高热中暑会引起脑膜血管充血和脑水肿,也会使心肌细胞受到损伤。
小儿中暑时,最先表现症状就是发热,体温可达38℃-39℃,严重者甚至可达41℃,中暑患儿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久,预后就越差。因此,迅速降温是中暑治疗的关键。
小儿中暑分两型:一是婴儿中暑,多发生在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是由过暖引起,多见于寒冷季节。另一类型是年长儿中暑,病因与症状接近于成人,多发生于夏季。
轻症中暑时,婴儿应立即敞开衣被降温。物理降温难以奏效时,可给予药物降温:氯丙嗪加入0.9%的氯化纳液中静滴。对体温下降不理想者,可再加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年长儿应立即搬移至阴凉通风处或空调房间,用温水擦身以降体温,一般不用退热药,只有在下列情况之下可试用:
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有中暑高热不退时。
②中暑同时伴有其它急性感染。
③中暑高热不伴有循环功能不全,经各种降温措施,体温仍居高不下者,但用量不宜过。
一旦发现宝宝有中暑的症状,你也不要惊慌,只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宝宝的情况就会好转的。
1、立即将宝宝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
2、让宝宝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如宝宝的衣服己被汗水湿透,应及时给宝宝更换干衣服,同时打开电扇或开空调,以便尽快散热,但风不要直接朝宝宝身上吹。
3、快降温,使宝宝的体温降至38度以下。具体做法是:用凉凉的湿毛巾冷敷宝宝头部,或给宝宝洗温水浴。
4、在宝宝意识清醒前不要让其进食或喝水,意识清醒后可让宝宝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
如果你发现孩子有中暑的迹象,应该立即把他从高温的地方转移到阴凉通风透气的地方或者室温《25℃的空调房间。
1、体温38℃以下的中暑
如果你的孩子有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的症状,但是体温没有超过38℃,可以用冷湿敷的办法进行降温。
具体做法是:
(1)毛巾冰敷
把毛巾叠成两层或四层放在冰水或冷水中浸湿,取出拧去一些水分,使毛巾滴水即可。让孩子仰卧在床上,把毛巾放在孩子额头上,可以用两块毛巾交替更换。
(2)喝清凉含盐的饮料
同时可以让孩子喝一些清凉含盐的饮料,以补充因大量出汗而造成的体液损失。还可以让孩子吃适量的西瓜或冰镇绿豆汤,或服用一些解暑中药。这样,孩子的中暑症状就会逐渐消失。
2、体温超过38.5℃的中暑
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浑身皮肤干燥发烫,除上述措施外,还必须采取冰水或酒精擦浴来快速降温。在家里如果一时找不到冰水或酒精,也可以用白酒来代替。
具体做法是:
(1)酒精擦浴法
先把孩子身上的衣服全部脱掉,找一块小毛巾或一些纱布,蘸上经过稀释的酒精(75%的酒精1份加清水1份),分别在孩子的颈部、腋下、肘窝、大腿根部来回反复地轻轻擦拭。通过酒精的挥发作用可以把体内的热量迅速散发掉。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前胸和腹部不能擦,因为这两个部位对冷刺激特别敏感,如果擦拭的话,会引起心跳减慢和腹泻等不良反应。
(2)冰袋冷敷法
把冰箱冷冻室的制冰盒内的冰块放入冰袋中,没有冰袋也可以用热水袋来代替。冰袋外面用毛巾或布包好,放在孩子头下枕着,也可以放在孩子腋下和大腿根部。
提醒:
在给中暑的孩子降温的时候,妈妈一定要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脉搏和面色。当孩子的肛温降到38.5℃以下时要暂停酒精擦浴或冰袋冷敷。但是若孩子体温持续不降,并且出现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搏细弱、甚至四肢抽动、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就应该立即把孩子送到附近医院急救治疗。
1.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1.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防晒霜:最好随身携带SPF值在15以上的防晒霜。
帽子:最好是帽檐很大可以耷拉下来遮住孩子的耳朵和脖子的那种帽子。
爽身粉:意在保护皮肤,但不能扑过多的粉在孩子身上,以免被孩子吸入,影响其呼吸系统。
保温壶或保温瓶:(这里的保温指的是保持低温噢)用来装食物和饮料,因为高温情况下食物、饮料容易变质。
充足的水:孩子需要饮用大量的水补充其身体在高温下消耗的的水分
太阳镜:要给孩子配备儿童专用的太阳镜
小手巾或纸巾:用来擦汗或临时遮阳。
1.禁止大量的喝水
小朋友中暑以后,要多喝水,但每次饮量不宜过多。每次喝水容量最好不要超过300毫升,禁止狂饮。喝水过猛不但会使胃液浓度降低,影响消化,而且可能会诱发发射性排汗亢进,更有甚者会因为人体水分流失而导致热痉挛。
2.禁止吃大量的寒性食物
相对而言,脾胃虚弱的小朋友更容易中暑,所以假使吃了很多的生冷食品就会伤害脾胃的阳气,使得脾胃乏于运动,寒湿内置,更有甚者会腹泻腹痛,
3.禁止吃大量的油腻食品
大量油腻食物的堆积会导致肠胃的超负荷,从而让血液停留在胃肠道部位,使得血液无法正常运输到人的大脑,最终导致孩子倍感疲劳或者导致消化不良。
4.千万不要只吃补品
孩子中暑以后会体虚,家长千万不能单纯地只给孩子吃补品,过早地吃补品会导致暑气难消。
藿香正气:能散热解暑、解毒辟秽。主治中暑、腹痛泄泻、痢疾等症。分为胶囊和口服剂两种,一天服用两次,儿童减半。
人丹:含有薄荷脑、桂皮、冰片、砂仁、泡姜、人造麝香等,具有开窍安神、清热祛暑、解毒辟秽之功效。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胀、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症。成人每次口含5-10粒,儿童适当减少。因感冒引起恶心等症时,不要服用人丹。
清凉油:头痛头晕时,取少量涂于印堂穴和太阳穴,能提神醒脑,给人以凉爽、舒适之感。蚊虫叮咬、皮肤瘙痒或有轻微的烧伤、烫伤时,取少量涂于患处,能活血消肿、镇痛止痒。注意外擦时要远离眼睛,一旦进入眼睛速用清水冲洗。
十滴水:适用于夏时中暑、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患者,成人每次取十滴水10-20滴滴入一杯白开水中,搅匀服下。烈日下劳作、旅行时,凡有烦热之感,均可口服十滴水,能消暑解热。儿童用1-2瓶倒入洗澡水中,可防治小儿生痱子。
风油精:能清暑解毒,利湿除烦,镇痛驱风。可治疗中暑引起的头昏头痛,夏天夜晚因贪凉引起的腹痛等。对头昏头痛可外涂少许于前额及两侧太阳穴。
六一散:主治夏日中暑、身热心烦、口渴、小便黄少或灼热。每次6-9克,泡水当茶饮。购买时要注意,此药为粉末状,不是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