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百科 > 新生儿百科 > 新生儿疾病 > 新生儿脑部疾病 > 新生儿脑损伤

新生儿脑损伤

对于爸妈来说,宝宝的健康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如果你发现自家新生的宝宝出生后十分安静、吸吮无力、身体发硬、双拇指内收紧握情况,一定要及时送院检查治疗,因为这很可能是新生儿脑损伤情况。什么是新生儿脑损伤?新生儿脑损伤原因、症状是什么?充分了解这些内容,爸妈们才能更好地发现病情及时为宝宝做治疗。

什么是新生儿脑损伤

新生儿脑损伤这个名词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见到一些智力发育不全、行动异常、有视听障碍等问题的孩子,他们不少都是新生儿脑损伤患者。那么,究竟什么是新生儿脑损伤呢?

新生儿脑损伤是指出生前到1岁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包括先天性脑发育不全、脑性瘫痪、婴儿期危重疾病或创伤所留下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目前从临床数据显示,新生儿脑损伤常见的表示有神经发育异常、中枢性运动障碍、智力低下、癫痫、视听障碍等等。

经了解,新生儿脑损伤的发病率在宝宝人群中其实并不高,但它却是一个范围很广的疾病,有很多的原因都能导致新生儿脑损伤。不过随着中国现在的孕期的保健措施以及中国大多数家庭对小孩疾病的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医疗设备对新生儿治疗的完善后,现在新生儿脑损伤发生率也明显有所降低。

妈妈网百科提醒广大新爸新妈们,一旦发现自家宝宝相对同龄宝宝有明显的异常行为,最好要到医院进行详细坚持,排查病因,并及时给予相应治疗。

新生儿脑损伤原因

患有新生儿脑损伤的宝宝,其产生的后遗症不管是对自身生存质量还是家庭和谐方面都有比较严重的影响,所以如果准爸准妈们在怀孕后能多了解一些新生儿脑损伤原因,这对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新生儿脑损伤原因是什么。

专家表示,造成新生儿脑损伤的原因有很多,如早产、低体重、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核黄疸、严重感染性疾病、低血糖、脑瘫、脑发育不全、多胎,以及母亲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重度贫血或严重心肺疾患等等这些都是。不过,根据临床数据显示,常见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1、由于缺氧或者缺血造成脑损伤,主要是怀孕期间或者出生过程中造成的,这一类是目前新生儿脑损伤中比例最高的,大概达到60%到70%。

2、可能是由于细菌或者病毒造成感染,产生的新生儿的脑损伤。比如家庭有宠物狗、猫,可能接触到一些弓形虫,或者是一些肝炎病毒,这些病毒到了体内,在怀孕早期可以对胚胎形成比较大的影响,会造成脑损伤。

3、小孩子在意外情况下,比如摔了或者磕了、碰了,这些造成的脑损伤也是新生儿脑损伤中的一部分。大部分这部分病人可能是由于脑子里的出血或者脑震荡造成病理性的改变。

新生儿脑损伤症状

新生儿脑损伤虽然在生活中发生的几率不算很高,但其产生的伤害很多时候却是无法逆转的,因此现在不少家庭对于新生儿脑损伤症状也越来越关心。新生儿脑损伤症状常见的有哪些?对此进行适当的了解,家长们能更好降低耽误宝宝治疗的可能。

因为引起新生儿脑损伤的原因有很多,因此新生儿脑损伤症状在临床上的表现也会有所差异,在不同的月龄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新生儿期:

哺乳困难:小儿出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吸吮后疲劳无力,容易呕奶。

哭声微弱:生后十分安静,哭声小或持续哭闹。

自发运动少:出生后少动,呈无力状态。

肌张力低下:全身松软,肌肉松弛。

肌张力增强:全身发硬,好打挺,双下肢有力,洗澡时双足蹬盆,换尿布时双下肢难分开。

新生儿痉挛:小儿易惊跳,尖叫或烦躁不安、抽搐。

行为异常:头偏向一侧,双拇指内收紧握在掌中。

1-3月:

双拇指内收,手紧握拳,上肢收敛、内旋。不注意看人,不注视眼前的人脸及玩具。反应迟钝,叫名无反应,不能微笑及逗笑。头不稳定,颈不能竖立,头左右摆动。躯干硬性伸展或全身发软,有非对称性姿势。

4-5个月:

表情呆滞不灵活,逗时无反应,不能大笑。眼不灵活,不追视,斜视。不会翻身,俯卧位抬头小于90。手不灵活,不伸手抓物或用一只手抓物。

6-7个月:

不能独坐,下肢不能支持、扶站尖足。手抓物后很快松开。

8-10个月:

手笨,不能捏小东西,解扣、换手玩。不会发出爸、妈、哒哒等双音。不会爬,不能直腰独坐及坐位自由玩。

11-12个月:

不能爬站,不会迈步。不会与人“再见”。 不能有意识叫爸、妈。

新生儿脑损伤治疗

新生儿脑损伤治疗不容易治愈,但这并不代表没有康复的可能,而且很多新生儿脑损伤患儿在积极接受治疗后病情有了很大的改善,一般情况基本不会对生存质量产生影响。

专家们表示,治疗新生儿脑损伤的方法有很多,只是目前还没有一种能百分百确保治愈的方法。对于新生儿脑损伤治疗方法,都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由于缺氧或者缺血造成脑损伤情况。方法:

1、保证充分的脑血流灌注常用多巴胺每分钟5-10μg/kg静脉滴注。

2、供给足够的葡萄糖以满足脑组织能量代谢需要:可按每分钟6-8mg/kg给予。

3、血钙低于1.9mmol/L时可静脉葡萄糖酸钙

4、适当限制液体入量:每日量50-60ml/kg输液速度在4ml/kg/h以内。

二:特殊治疗

特殊的治疗方法中,使用神经营养因子时比较普遍的一种。当宝宝神经细胞的损害很明确,在CT、磁共振上,在指标上都有,可以给他用一些神经营养因子。现在这种东西比较多,有脑活素,有神经生长因子、刺激因子,有很多神经营养因子,这些神经营养因子对脑损伤的恢复,有很好的效果。

三:借助医疗设备

有的医院有高压氧舱,就是加压,把血里面的氧量提高,这样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恢复有一些帮助。比如,上海有一种现象,就是局部出现亚低温,温度高了,细胞代谢就旺盛,就把他的头上戴一个冰帽子,温控,保证他的体温比37度低一点,这样脑细胞容易恢复,温度低了以后,细胞代谢慢了,就不容易产生缺氧、缺糖这些能量代谢的问题,所以促进他的恢复。

如何预防新生儿脑损伤

不管是何种疾病,提前了解做好预防工作,对减少伤害和及时进行治疗都有很好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新生儿脑损伤这些会给宝宝带来后遗症的新生儿疾病,更是要预防重要治疗。接下来,妈妈网百科将与大家分享如何预防新生儿脑损伤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一定要做孕期检查

孕期检查发现母体有有严重的贫血、心肾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肺结核、重症肺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这些可能会引起胎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情况的朋友,应先治疗或加以控制,待身心状态健康后计划妊娠。

2、做好产前检查

脐带过长、过短、绕颈、打结、脱垂,或胎盘钙化、帆状胎盘、胎盘前置、胎盘早期剥离等,都可引起胎儿宫内缺血缺氧。所以要定期做好产前血压、体重、宫底高度、胎心、胎动等的检测,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分娩时要严格监控

在分娩过程中要严密监护胎儿心率,定时测定胎儿头皮血pH和血气,发现宫内窘迫须及时给氧及静注葡萄糖等药物,并选择最佳方式尽快结束分娩。

4、及时发现与治疗

新生儿出生后的某些疾病如羊水吸入性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肺炎、心衰等均可引起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如发现新生儿有呻吟,口吐白沫,面色苍白或青紫,呼吸不规则等情况,应该及时抢救,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缺氧缺血对新生儿脑的损伤。

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

1.视觉刺激:新生儿即可开始用鲜艳的玩具和父母与之说话的笑脸,引导其向各个方向注视,每日数次,每次1分钟左右。对视觉诱发电位证实有明显视路损伤或眼底检查有视神经发育不全或萎缩的,加瞳孔对光反射刺激,每次光照与不照之比为1~5秒:5秒,每组5次,每日30~60组,组间隔大于5分钟。此法应在有经验医师指导下进行,不要造成黄斑部光损伤。可靠坐后用对比度高的黑白图及字卡,较快速度进行视觉刺激,可提高注视能力。

2.听觉刺激:父母说话的声音是最好的听觉刺激,应每日多次较大声音与婴儿说话。听觉诱发电位异常较明显的可加其它柔和声音刺激,如装有豆子的塑料盒摇晃声等,每次数响,每日30~60次。

3.皮肤感觉刺激:约80%脑损伤儿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长、波幅低,通过抚触、毛刷等皮肤刺激可促进脑损伤康复。抚触、软毛刷、海绵、轻叩击等用于肌张力高者,每日数次,每次5~10分钟。肌张力低者可用硬毛刷、空心掌拍打、冷热水刺激等。捏脊是通过皮肤刺激进行全面调理的有效方法。

4.爬行训练:美国医生Temple F、Doman RJ和Doman G通过研究指出,在人类个体发育过程中,有种系进化过程特点的重演,婴儿从匍匐爬到跪起来膝手爬,再到站立行走的运动发育过程中,与之相对应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完善是从脑桥到中脑,再到大脑皮层,相应部位的脑损伤可有相应的运动障碍,下一级的脑损伤可影响上几级的运动功能,因此不会行走或行走姿势异常的,要从爬行开始训练。新生儿觉醒时应练习俯卧抬头、上臂支撑并逐渐引导其向前移动,脑损伤婴儿要从3个月开始进行斜坡板助爬训练,较大年龄不会地面爬行的,也可先用斜坡板练习,并逐渐降低斜坡板,过渡到平地爬行。每天有一定数量正确姿势的匍匐爬及膝手跪爬是脑损伤儿功能训练的重要内容,从匍匐爬向膝手爬过渡中常加入障碍爬,如爬过家长大腿或其它障碍物。爬还有助于纠正斜视、眼颤等。

5.被动模式运动:是一种由三人操持,模拟匍匐爬的被动运动。每天进行4~6次,每次50~250节四肢及头颈部有节律的运动及摩擦,活动肌肉关节的同时向脑输送正确匍匐爬的信息,可促进正确爬行动作的出现、纠正错误的运动姿势、调整肌张力、改善感知觉,是对较重脑损伤进行治疗的有效方法。不会爬行及爬行、行走或其它姿势异常的均应有此项目,新生儿脑损伤宜从3个月开始增加模式运动。

6.坐、站、走训练:坐、站、走是人类生活工作的主要体位,坐、立平衡是走及其它协调动作的基础。适时坐、立训练使踝、膝、髋持重可预防骨质疏松、关节松弛等发生,应按6个月坐、10个月站、周岁走的运动发育规律及时开始相关训练。坐的训练有靠坐、盘坐、长坐、高坐等。站的训练有靠墙站、靠架固定站、扶物站、跨步站、凳坐位站起、蹲起、单腿站等。走的训练有扶杆走、扶架走、独走等。对腰背肌较弱的增加腰背肌训练。

7.手功能训练:2~3个月即应开始手抓握、放开练习,逐渐增加抓住近处的玩具,拇指及食指捏起小物品等,可用玩具、游戏形式进行。

8.咀嚼、吞咽、发音、语言训练:脑损伤患儿由于神经-肌肉支配障碍,易出现咀嚼、吞咽及发音困难,影响齿槽骨及口腔相关器官发育,可造成营养不良、构音障碍等。适时加辅食并面对面的教小孩咀嚼、吞咽及发音非常重要。学吹小喇叭或气球、用舌尖舔着吃一些小食品、用吸管吸饮料等有助于口腔肌肉的发育。

9.平衡功能训练:部分脑损伤患儿行走困难主因平衡障碍。5~6个月脑损伤患儿即可增加平衡功能训练,较易操作的有于台案上进行的被动左右侧滚,每日数次,每次50米左右,侧滚还有利于听力障碍的纠正。

10.药浴、水疗及按摩:脑损伤患儿存在脑及肌肉关节的微循环障碍及二者之间的恶性循环,应用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进行温热药浴,并辅以浴中、浴后按摩及抚触,可有效改善肢体及脑功能,对新生儿脑损伤仅采用此方法即可干预成功。药浴一般每日进行1~4次,每次浸泡10~20分钟。浴后对肌张力增高较著的肌群、有挛缩倾向的肌腱或关节松弛、僵硬等部位进行按摩,由轻缓开始,灵活运用按揉、牵拉、屈伸旋转等手法,每次10~20分钟。

11.反射性口罩:研究证实一定量CO2自吸入,可改善脑循环、促进脑发育、有助于脑损伤合并癫痫的控制。一种透明塑料特制的口鼻罩可达到CO2自吸入目的,口鼻罩大小、每次时间、每日次数均由专业人员测试并指导实施。

12.阅读兴趣培养:从新生儿期即可用图片培养关注力,2~3个月可天天看,读几次婴儿画报或适宜图片,每次时间不长,视小儿关注持续时间。固定人、时间、地点,小儿易于习惯。

13.针灸、火罐、电刺激及辅助用药:根据情况部分患儿加此治疗。

14.良好习惯培养及情绪障碍纠正:脑损伤儿有情绪障碍者比例较高,自新生儿期即应培养良好习惯,有情绪障碍的要采用耐心、引导的方法纠正,良好的情绪及主动配合是训练收效快的重要因素。

15.物质营养是基础;脑损伤较重患儿1岁后仍应采用适当项目继续训练。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