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生命的源泉,只有多运动,才会保持身体的健康与活力。但是有些孩子往往吃完饭就去运动,有的或是去运动就不吃饭了,这样的做法科学吗?如果不科学,那么孩子吃饭后多久可以运动呢?
1、饭后半个小时
在这半个校内,以休息为主,不要让孩子去做运动,也不要让孩子马上去散步。很多人提倡饭后立即散步,说这样促进消化和减肥。其实对于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因为对于身体素质好的人,饭后轻微的散步也不错,但是孩子的体质比差,饭后就一定要休息好,方可适量运动,即使是散步。
2、饭后1到1.5个小时
这个时候,食物的消化的最高峰基本过去了,一般的运动是没有关系的,譬如说快走、慢跑之类的运动都可以慢慢开展了,但是,切记剧烈运动还是要节制的,特别是如果孩子吃了很多难以消化的高蛋白与脂肪的食物。
3、饭后2个小时
这个时候,基本上孩子就可以开始各种体育运动都没多大关系了。这个时候,消化基本进入尾声,身体进入稳定平衡的阶段,也是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段,强度大点的跑步,打球都是最佳的时期了。
1、运动能强化孩子肌体的功能
(1)强化心脏:有氧运动是指运动身体的大肌肉群,使心脏持续加速跳动几分钟。通过一次次的有氧运动,氧气被输送到肌肉。结果是,心脏变得更加强壮,做事时更有效率,不会很容易就感到疲劳。
(2)增强肌肉:锻炼能使肌肉更加强健,这样能给关节更好的支持,使人不易受伤。
(3)增加柔韧性:柔韧性越好的人就越不容易在剧烈的活动中发生拉伤肌肉或扭伤关节的问题。而生活中有许多休闲运动都对提高柔韧性有帮助,比如:武术、跳舞等等。
2、锻炼能保持体重
事实证明,许多肥胖儿童在生活中明显缺乏锻炼。
肥胖儿童更容易受到诸如: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威胁。因此,平衡能量摄入和能量输出并保持适当体重对于儿童很重要。要做到这两点可通过摄入能提供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平衡饮食与通过经常锻炼以消耗多余热量相结合来达到。
3、锻炼使孩子更愉快、更兴奋
这是由于锻炼时体内能分泌内啡肽,这种化学物质能使人产生极为兴奋的感觉。
由于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发育比幼儿阶段更完善了,因此,选择的运动项目和范围也更为广泛。那么该如何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呢?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产生不同的锻炼效果。
(1)提高速度能力:可选择跑、骑儿童车等项目。
(2) 增强耐力能力:可选择长时间跑的游戏、游泳、郊游、跳绳等练习。
(3) 增加力量能力:可选择跳、投等练习。
(4) 提高灵敏协调能力:可选择跳舞、打秋千、拍球等游戏。
(5) 提高柔韧能力:可选择体操、按压等练习。
4、学龄前儿童运动的注意事项
(1)为宝宝制定锻炼计划,不能违背孩子的生长发育的规律,最好咨询一下医生。
(2)热身运动很重要,这也是避免孩子在运动时受伤的最好办法。因此,在运动前,鼓励孩子先做会儿前后拉伸动作,以增加柔韧性,预防肌肉拉伤。
(3)购置防护用品,如骑车时使用头盔,单排轮滑时佩带护膝和护肘。
(4)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出现疼痛、眩晕、头晕或极度疲劳等症状,应及时终止运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