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百科 > 0-1岁百科 > 婴儿疾病 > 婴儿常见疾病 > 婴儿贫血

婴儿贫血

婴儿贫血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长期贫血可影响心脏功能及智力发育,因此,妈妈们一定要注意。那么婴儿贫血的症状都有哪些?婴儿贫血吃什么比较好呢?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婴儿贫血吗?
什么是婴儿贫血

婴儿贫血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长期贫血可影响心脏功能及智力发育。婴幼儿贫血多数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容易疲劳,抵抗力低等症状。

营养性贫血可分为营养性小红血球性(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红血球性(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贫血。

A、缺铁性贫血:

由体内缺铁影响血红素的合成所引起,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普遍的问题,尤见于婴幼儿及生育年龄妇女。据统计,我国近40%的学龄儿童和托幼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缺铁的主要原因有:

1、人体内铁的需求量增加而摄入量相对不足

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时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育龄妇女由于妊娠、哺乳,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消化功能紊乱,铁的摄入和吸收不佳,也极易导致贫血。

2、铁吸收性障碍慢性贫血

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色素铁可以直接以卟啉铁的形式被人体吸收,吸收率较高非血红色素铁的吸收取决于胃肠道的溶解度等因素,多种因素可阻碍铁的吸收。

B、营养性巨幼红血球性贫血: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维生素B12及叶酸的摄入与吸收造成营养素巨幼红血球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都在核酸代谢中起辅酶的作用,若缺乏则导致代谢障碍,从而影响原始红血球的成熟。常发生于未加或者少加辅助食品、单纯以母乳喂养或淀粉喂养的婴儿,或反复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的小儿。

维生素B12缺乏可引起巨幼性红血球性贫血和神经系统的损害;叶酸缺乏除引起巨幼性红血球性贫血外,还有舌炎、口炎性腹泻等。

婴儿贫血吃什么

营养性贫血是因缺乏造血所必须的铁、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物质所致。虽然当今社会物质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这类患儿仍不少见。

婴幼儿的饮食要合理搭配,按时添加辅食。避免长时间单纯母乳喂养。以下为两款推荐食谱:

A、猪肝瘦肉粥:

适用:8个月―1岁的宝贝

原料:鲜猪肝、瘦猪肉、大米、油适量、盐少许。

制法:

1、将猪肝、瘦肉洗净、剁碎,加油、盐适量拌匀。

2、将大米洗干净,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粥将熟时,加入拌好的猪肝、瘦肉,再煮至肉熟即可。

B、四彩珍珠汤

适用:8个月—1岁的宝贝

原料:面粉、瘦猪肉、鸡蛋、菠菜、紫菜,适量油、葱姜末、盐、酱油。

制法:

1、将面粉放入盆内,用筷子沾水拌入面粉中,边加水边拌匀面粉,使之拌成小疙瘩。

2、将猪肉剁成肉末;菠菜用开水焯一下,控去水,切成小段。

3、热锅入油,放点葱姜末,下肉末煸炒,再放少许酱油,添入适量水烧开。再放入小面疙瘩,用勺搅拌均匀,煮片刻。然后倒入鸡蛋液,放入菠菜、紫菜及适量盐,稍煮片刻即成。

婴儿贫血怎么办

1、补充含铁食物,加铁的婴儿配方奶粉、含铁的米片或含铁的维生素滴剂等。同时,还要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西红柿汁、菜泥等,以增进铁质吸收。此外,当宝宝开始吃固体食物后,也要多喂食含大量铁质的食物,如鸡蛋黄、米粥、菜粥等,但应避免喂食糖,因食糖会阻碍铁质的吸收。

2、随时注意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必要时要给宝宝做血红蛋白成分的检测试验,因为患有轻微贫血的宝宝在外表是看不出来的。如果宝宝血红蛋白过低,就表示患有贫血,就应当及时补充铁质,吃含铁量高的食物。

3、关于加用强化铁的饮食,足月儿从4—6个月开始(不晚于6个月),早产婴及低体重儿从3个月开始。最简单的方法即在奶方中或辅食中加硫酸亚铁。对母乳喂养儿每日加1—2次含铁谷类。尚可交替使用硫酸亚铁滴剂,足月儿纯铁用量不超过1mg/kg/日(2.5%FeSO40.2ml/kg/日),早产儿不超过2mg/kg·d。每日最大总剂量为15mg,在家庭使用最多不超声1个月,以免发生铁中毒。

4、人工喂养儿在6个月以后,若喂不加铁的牛奶,总量不可超过750ml,否则就挤掉了含铁饮食的入量。

5、对于儿童与成人,最好在每斤面粉中加铁13—16mg。我国农村以谷类、淀粉类饮食为主,有些地方钩虫病流行,必须引起重视,同时应注意尽量增加肉类饮食,因即使在谷类中加铁,其吸收量亦不如肉类食品。

纯母乳喂养会导致婴幼儿贫血吗

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食物,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在4—6个月以前实施纯母乳喂养。但是一项对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婴儿期进行人工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22.58%,实行混合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31.20%,实行纯母乳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3.93%;纯母乳喂养时间不到4个月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27.74%,超过4个月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3.59%;如果在婴儿4个月前就添加牛奶(粉),贫血发生率为26.32%,在4个月后添加牛奶(粉),贫血发生率为41.36%;如果在婴儿8个月前就添加肉类,贫血发生率为32.34%,超过8个月才添加肉类,贫血发生率为37.21%。

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但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9毫克。因此,纯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就越大。富含铁元素的配方牛奶(粉)可有效防止儿童缺铁性贫血,添加肉类等富含铁的动物性蛋白也可补充婴儿的铁营养。

分析母乳喂养反而缺铁性贫血发生的概率高的原因发现,母乳喂养导致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母亲本身就贫血,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的原因,造成孩子贫血。

2、孩子到了该添加辅食的时候(一般是4—6个月)却仍然只吃母乳,或添加辅食量较少,或添加不得当都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远远高于各种配方强化奶粉产品,但是母乳中的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5—11毫克。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或者给婴幼儿食用非婴幼儿配方的奶粉或辅助食品(比如只给孩子喝粥),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3、由于妈妈很难判断宝宝每次进食的量,如果宝宝长期没有吃饱,也可能造成贫血。

4、某些因素会影响铁吸收,比如补钙过多会影响铁吸收。

因此,妈妈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对宝宝进行喂养。千万不要只认为母乳好就不给孩子添加辅食,也不要认为母乳会导致孩子贫血而及早断奶。

婴儿贫血的症状有哪些

面色苍白,嘴唇、指甲颜色变淡等;呼吸、心率增快;食欲下降、恶心、腹胀、便秘;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等,年长患儿还会出现头痛、头晕、眼前有黑点等,患病时间长的患儿常常会出现容易疲劳、毛发干枯、生长发育落后等。缺铁性贫血的主要表现除了皮肤黏膜逐渐苍白(嘴唇、指甲颜色表现最明显)、食欲降低、呕吐或腹泻以外,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异食癖如喜欢吃泥土、墙皮等;精神委靡或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智能下降等。

如何预防婴儿贫血

主要是做好卫生宣教工作,使家长认识到本病对小儿的危害性及做好预防的重要性。具体措施应包括对孕母的卫生指导,小儿出生后的合理喂养,强调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助食品(如自生后3个月因不能进食肉类,可加蛋黄),早防、早治消化、营养紊乱及感染性疾病,对早产儿及双胎儿早期给予铁剂(元素铁0.8—1.5毫克/公斤/日),对疾病恢复期患儿注意营养素的供给等等。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1、做好喂养指导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且吸收率高的辅食;

2、婴幼儿食品可加入适量铁剂进行强化;

3、对早产儿、低体重儿生后结扎脐带时间延长,2个月左右即给予铁剂预防。

小儿贫血的分类和程度

A、缺铁性贫血:

由体内缺铁影响血红素的合成所引起,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普遍的问题,尤见于婴幼儿及生育年龄妇女。据统计,我国近40%的学龄儿童和托幼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缺铁的主要原因有:

1、人体内铁的需求量增加而摄入量相对不足

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时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育龄妇女由于妊娠、哺乳,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消化功能紊乱,铁的摄入和吸收不佳,也极易导致贫血。

2、铁吸收性障碍慢性贫血

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色素铁可以直接以卟啉铁的形式被人体吸收,吸收率较高非血红色素铁的吸收取决于胃肠道的溶解度等因素,多种因素可阻碍铁的吸收。

B、营养性巨幼红血球性贫血: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维生素B12及叶酸的摄入与吸收造成营养素巨幼红血球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都在核酸代谢中起辅酶的作用,若缺乏则导致代谢障碍,从而影响原始红血球的成熟。常发生于未加或者少加辅助食品、单纯以母乳喂养或淀粉喂养的婴儿,或反复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的小儿。

维生素B12缺乏可引起巨幼性红血球性贫血和神经系统的损害;叶酸缺乏除引起巨幼性红血球性贫血外,还有舌炎、口炎性腹泻等。

贫血的程度是需要根据血常规的检查来看,90以上是轻度贫血,90-60是中度贫血,60以下是重度贫血

小儿缺铁性贫血

患者以学龄前儿童、孕妇、育龄妇女为最多,是世界上重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根据1986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的调查,在4747名学龄前儿童中,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占59.1%,并以6个月至1岁的儿童患病率最高。1990年上海市对若干托儿所的调查,也表明幼儿患缺铁性贫血较为普遍,约占被调查人数的30—40%。1984年秋,浙江省营养调查结果,在1035人的血红蛋白中,有33.1%的人,处于铁不足状态。其中城市居民为51.9%,农民为40.1%,大学生为48.3%,城市小学生高达68.3%。又根据铁摄入量的调查,浙江省各类人群的铁摄入量,在18.0~88.3毫克之间,占供给量标准的180—736%。由此表明,从食物中的含铁量来看,铁源是相当充裕的。再从食物类别来看,铁源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但是,植物性食物的铁,吸收率极低。如大米仅为1%,小麦为5%,菠菜和大豆为7%。相反,肉类和肝脏的吸收率较高,约为22%。如按食物中铁的平均吸收率为10%计算,则平均每人每日吸收利用的铁,仅为1.8~8.88毫克。当然,这种情况近年来有所改善,但被利用的铁仍是不足的。因此,除了注意膳食中铁的补充外,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必须进一步努力提高铁的吸放和利用率。

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ID),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IDE),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IDA)。IDA是铁缺乏症(包括ID,IDE和IDA)的最终阶段,表现为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他异常。IDA是最常见的贫血。其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地区及婴幼儿、育龄妇女明显增高。上海地区人群调查显示:铁缺乏症的年发病率在6个月~2岁婴幼儿75.0%~82.5%、妊娠3个月以上妇女66.7%、育龄妇女43.3%、10岁~17岁青少年13.2%;以上人群IDA患病率分别为33.8%~45.7%、19.3%、11.4%、9.8%。患铁缺乏症主要和下列因素相关:婴幼儿辅食添加不足、青少年偏食、妇女月经量过多/多次妊娠/哺乳及某些病理因素(如胃大部切除、慢性失血、慢性腹泻、萎缩性胃炎和钩虫感染等)等。

宝宝贫血的诊断标准

 1.红细胞计数(简写rbc)是最常用的检查贫血的主要指标,红细胞减少主要表现为贫血,如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以及溶血性贫血等。

正常值

男性:4.0~5.5×1012/升

女性:3.5~5.0×1012/升

新生儿:6.0~7.5×1012/升

2.血红蛋白(简写hb)常与红细胞计数同步进行,其减少的意议与红细胞计数同。

正常值:

男性:120~160克/升

女性:110~150克/升

新生儿:170~200克/升

3.红细胞比积(hct)

正常值:

男性:0.40~0.50/升

女性:0.37~0.48/升

4.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正常值:

计算法:82~92fl

电阻法:84~100fl

5.平均细胞血红蛋白(mch) 27~31pg

6.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320~360克/升

7.红细胞压积(hct)

正常值:

男性:40-50

女性:37~48%

8.平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11~15%

儿童贫血的危害

首先,小孩子贫血是儿童时期非常常见的一种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小孩子生长发育比较快,他的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血容量也明显增多,对于铁的需求量就相对来说比较多。

其次,小孩子贫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主要表现为小孩子会经常感觉到全身无力,容易疲劳,头晕,爱激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食欲差,脸色苍白,体质比较弱导致容易感冒。

最后,小孩子贫血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智力发育,而且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素质。当孩子贫血时可能会出现厌食,体重不增,消化不良等。贫血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和抵抗能力,孩子很容易生病。

小儿贫血的食疗法

一、猪肝瘦肉粥

    适用:8个月―1岁的宝贝

原料:鲜猪肝、瘦猪肉、大米、油适量、盐少许。

制法:

1.将猪肝、瘦肉洗净、剁碎,加油、盐适量拌匀。

2.将大米洗干净,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粥将熟时,加入拌好的猪肝、瘦肉,再煮至肉熟即可。

二、四彩珍珠汤

    适用:8个月―1岁的宝贝

原料:面粉、瘦猪肉、鸡蛋、菠菜、紫菜,适量油、葱姜末、盐、酱油。

制法:

1.将面粉放入盆内,用筷子沾水拌入面粉中,边加水边拌匀面粉,使之拌成小疙瘩。

2.将猪肉剁成肉末;菠菜用开水焯一下,控去水,切成小段。

3.热锅入油,放点葱姜末,下肉末煸炒,再放少许酱油,添入适量水烧开。再放入小面疙瘩,用勺搅拌均匀,煮片刻。然后倒入鸡蛋液,放入菠菜、紫菜及适量盐,稍煮片刻即成。

三、胡萝卜肉菜卷

适用:1岁―2岁的宝贝

原料:面粉、黄豆粉、瘦猪肉、胡萝卜、白菜,适量油、葱姜末、盐、酱油。

制法:

1.面粉与黄豆粉按10∶1的比例掺合,加入适量水,和成面团发酵。

2.将瘦猪肉、胡萝卜、白菜切成碎末,加入适量油、葱姜末、盐、酱油搅拌成馅。

3.把发酵好的面团加入碱水,揉匀,擀成面片。

4.面片抹入肉菜馅,从一边卷起,码入屉内蒸30分钟即成,吃时切成小段。

四、鸡血豆腐汤

适用:1岁―2岁的宝贝

原料:鸡血、豆腐、黑木耳、瘦肉、胡萝卜、鸡蛋,适量葱花、酱油、盐、香油、水淀粉。

制法:

1.把豆腐和鸡血切成细条,黑木耳、熟瘦肉、胡萝卜切成细丝,下入鲜汤中烧开,略煮片刻。

2.加入适量酱油、盐,用水淀粉勾薄芡,然后淋入打好的鸡蛋液,加香油、葱花即成。

五、枣泥肝羹

原料:红枣6颗、猪肝50克、西红柿半只,油、盐适量。

制法:

1.红枣用清水浸泡1小时后剥去外皮及内核,将枣肉剁碎。

2.西红柿用开水烫过、去皮剁成泥。

3.猪肝用搅拌机打碎,去掉筋皮。

4.将加工好的红枣、西红柿、猪肝混合拌在一起,加调味料和适量水,上锅蒸熟即可。

营养揭秘:红枣的甜香加上西红柿的酸甜,能使肝泥变得别有风味。同时红枣和西红柿中的维生素能促进铁质的吸收,使肝泥中的铁质能更好地被宝宝利用。

六、烩肉丁鲜蘑

原料:熟肉100克,鲜蘑(红蘑或白蘑)50克,高汤50克,料酒、酱油、精盐、淀粉、油、葱、姜、香油各适量。

制法:

1.将熟肉切丁,鲜蘑切片。

2.锅内加油,以葱姜炝锅,放入肉丁翻炒,加高汤,再加入鲜蘑及调味料。

3.加入淀粉勾芡。

4.出锅装盘时淋入香油即可。

营养揭秘:本款菜肴汁浓,味鲜,其中的鲜蘑含铁量非常高,肉中也含丰富铁质,是1岁以上宝宝补充铁质的实效菜肴。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