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疝气多发生于新生儿,有的宝宝在幼儿期仍然存在,这也是宝宝的常见病。脐疝气的发生,是由于宝宝的肚脐没有很好的闭合,导致肠子的一部分从宝宝肚脐的部位鼓出来而造成的。一般来说,早产儿由于身体发育机能弱,比其他足月生的宝宝更容易得脐疝气。
脐位于腹壁正中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这各腹壁最晚闭合的部位。同时,脐部缺少脂肪组织,使腹壁最外层的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连在一起,成为全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腹腔内容物容易于此部位突出形成脐疝。
在人体胎儿时期,通过脐环部位有二条动脉、一条静脉、卵黄管及脐尿管与母体相连,以获取营养。在胎儿出生前后,上述结构逐渐闭锁,脐环闭锁时形成脐凹陷。如果闭锁不全或延期闭锁,刚胎儿出生后出现畸形及形成。由脐环处突出的疝称为脐疝。临床上分为婴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两种。前者远较后者多见。
小儿脐疝是在患儿脐部可见一球形或半球形可复性肿物。小儿安静卧位时,肿块消失。当用力、哭闹、咳嗽、直立等使腹压增大时肿物出现,肿物高出肚脐3——4厘米,皮肤表面亮亮的,像是要破的样子。但以手轻压可使疝内容物还纳入腹腔,并可听见咕噜咕噜水声,亦可摸到未闭的脐环。有时患儿会出现呕吐、食欲不振等现象。
有些小宝宝,尤其是未足月的早产儿,脐带脱落后在肚脐处会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园形肿块,这就是“脐疝”。它小如黄豆大小,大的可像核桃,当小儿平卧,安静时,肿块消失,而在直立,哭闹、咳嗽、排便时肿块又突出。用手指压迫突出部,肿块很容易回复到腹腔内,有时还可以听到“咕噜噜”的声音,如果把手指伸入脐孔,可以很清楚地摸到脐疝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