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分娩 > 产后恢复 > 产后如何回归职场?“孕傻”从何而来?

产后如何回归职场?“孕傻”从何而来?

2015-05-07 14:24:26 出处:乖乖网 作者:慧琳 产后妈妈
标签: 产后妈妈    职场妈妈    时尚辣妈   

许多职业女性在公司是优秀的管理者,可是生了孩子,面对家庭的新面貌,却觉得脑子不够用了。这难道真是一孕傻三年的后遗症?不妨把管理公司的那一套也运用到家庭中,再次变回精明女强人。

职场妈妈

当了妈妈以后变“傻”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精力被孩子占去太多。在尿布、洗衣店、散落在各处的玩具和小孩子们之间的口角中挣扎,不仅使妈妈们的精神大受刺激,还让她们丧失了自信。如何才能够效率、成功率更高、更快乐地养育孩子呢?其实母亲的身份很像是一个家庭的领导或者CEO,所以不妨适当地运用一些职场中的管理技能。让孩子完全信任自己、加强与孩子的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妈妈这个活儿事半功倍,解放自己的精力运用到其他事务中。

增强信任感 

相互信任的工作环境能使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使所有人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如果大家互相之间缺少信任,就无法分享彼此最有价值的想法,他们因为害怕犯错误被批评而只默默地按领导的要求完成工作。作为一个细心、考虑周到的妈妈,你在家中可以强化自己建立信任的技能。 

徐蔷从怀孕开始就把全部心思都扑在肚子里的小生命上,孩子出生后,带孩子也尽量亲力亲为,就怕孩子交给老人带会太过溺爱。公司同事都说工作狂徐蔷仿佛换了一个人,谢绝一切加班和出差。因为目前4岁的儿子占去她太多精力,总是趁她不注意就给她惹麻烦。例如,把打破了的水晶摆件悄悄塞到衣柜里,尿湿了裤子却不告诉大人,吃饭时把不爱吃的蔬菜藏在自己的外套口袋里......每天收拾儿子的烂摊子就已经让徐蔷精疲力竭。 

徐蔷十分佩服幼儿园的老师,每天应付那么多孩子,却得心应手。在交流中,徐蔷发现,自己的儿子在幼儿园要“乖”得多,要干什么事儿都会先征求老师的同意,可为什么在家不行呢?在一番讨教后,徐蔷改变了对待儿子的态度。在儿子“犯错误”后,她不再高声抱怨或者严厉地批评儿子,并且鼓励儿子主动告诉自己他的麻烦。例如,有天徐蔷发现儿子偷吃了巧克力饼干,但她并没有立即质问儿子和批评他,而是在儿子面前自言自语,“为什么罐子里的饼干少了3片呢,晚上要问问是不是爸爸偷吃了”。过了一会儿,儿子果然就主动承认是自己贪嘴吃了。徐蔷先是表扬了儿子的诚实和勇气,然后再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为什么小朋友不能吃太多巧克力饼干。久而久之,儿子在做一些“父母可能不喜欢的事情”前会主动问妈妈,遇到了麻烦或者打破了什么东西,也会主动告诉妈妈。这让徐蔷的“育儿”工作轻松了不少,至少自己不用时时刻刻盯着儿子了。 

点评:作为母亲,要经常和孩子分享他们遇到的问题和他们恐惧的事情,为你的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避风港,用体贴、同情和尊重对待他们。在孩子对你说实话的时候,不要令他们感到难堪或为难,你要知道承认需要极大的勇气。这些都是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指导方针,在任何环境中都适用。 

改善沟通 

沟通开放,信息自由化的办公场所是最佳的工作场合。当人们的想法有人倾听和重视的时候,生产力将会迅速上升,大家的沟通底线变大。作为一个有心的妈妈,你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加强和孩子的沟通技巧。 

艾维又动了辞职的念头,带孩子实在是太累了。女儿糖糖现在3岁半,十分聪明,简直把她这个妈妈玩弄于股掌之间,几乎一切事情都按照她的意愿收尾才行。比如去商场,糖糖看见了新出的乐高玩具,吵着要,可实际上,家里的乐高积木糖糖还没有完成,所以艾维很坚决地拒绝了糖糖的要求。然后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糖糖在商场里大哭大闹,引起所有人的侧目,被艾维抱在怀里时还不停踢腿,最后艾维为了让她安静下来只能买下玩具。也有人建议过艾维,遇到这种情况,不妨自己暂时悄悄离开,等孩子哭个够。可这招行不通,时间最长的一次,艾维躲在一旁看糖糖哭了半个小时,最后商场的工作人员不得不出面干涉,糖糖似乎知道妈妈不会真的不管自己。 

如何才能够跟3岁多的孩子讲道理呢?在向许多妈妈讨教后,艾维学会了“以静制动”这一招。糖糖再提什么要求,她先不急着拒绝或者答应,而是慢慢与她周旋。例如,糖糖在商场看上了一件公主裙,艾维问她为什么要穿公主裙啊,她说因为想当小公主,艾维又问,那你想当什么公主啊,是中国公主还是外国公主啊,糖糖有些迟疑,艾维开始跟她讲古今中外的公主。看到糖糖的注意力已经被转移了,艾维开始带着糖糖往外走,不多一会儿糖糖完全忘记了公主裙的事情。 

点评:简单粗暴地拒绝孩子,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在遇到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时,可以多询问,了解孩子的真正意愿。孩子因为年纪太小,还不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急了就会哭闹,所以妈妈的耐心特别重要,引导孩子多说话,不仅可以解决眼前的问题,也可以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