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习俗,取与舍
我国自古就有“坐月子”的习惯,而有文献记载的“坐月子”历史大概是从宋朝开始的。现代医学中对于“坐月子”常常持保留态度,这让众多妈咪难以取舍,一边排斥着“坐月子”的种种“禁令”,一边又害怕不好好“坐月子”会落下“月子病”。然而,这些疑惑,在了解了“坐月子”的本质后,就能够真相大白。
行为禁忌:洗刷刷
产后不能洗头洗澡的传闻,人尽皆知,家里的老人更是义正言辞,“月子里可千万不能洗头洗澡啊,不然日后会头疼、关节痛”。翻开中医古书,还确有其事:产后头皮骨缝和毛孔大开,加之气血两虚,洗头洗澡易使湿邪和寒邪侵入头皮内及体内、关节中,并滞留于此,日后会经常头皮痛、头痛、全身关节疼痛、周身气血凝滞、月经不调。产后体虚,一不小心寒邪入体确实会给虚弱的身体雪上加霜。不难发现,禁止洗头洗澡的目的是不让寒邪入体,但是洗头洗澡并不等于寒邪一定会入体,只是在古代、近代,绝大部分的家庭没有良好的洗头洗浴条件,更别提现代家庭普遍使用的空调、吹风机、取暖器等快速烘干、取暖的设备了。最重要的是,以前人们使用的水大多是井水、河水,这些自然环境中的水不像现在家家户户使用的自来水,带有很大的寒气,尤其是洗头洗澡时加热水不及时,很容易让寒气入侵。
近年来,还流行起了另一项有关“洗刷刷”的禁忌:月子期间不能刷牙,其理由是容易让牙齿松动。同样的,放在以前,这一条确实是绝对成立的,因为月子期间的妈咪多伴有牙龈红肿,且许多妈咪补钙不及时,牙齿有松动感。然而,事实是,古时候人们是不刷牙的,只做漱口等普通清洁,这一禁忌根本就不存在,而直到上世纪30年代,富裕家庭才有了刷牙的观念,那时候的牙刷毛是非常硬的,月子期的妈咪使用过硬的牙刷势必会损伤牙龈,在这种情况下,刷牙确实是弊大于利。然而,在生活越发精致的今天,牙刷和牙膏的种类琳琅满目,更有专门为孕期、月子期的妈咪设计的口腔护理产品,刷牙实在不应该被“关禁闭”。总而言之,不管是洗头洗澡,还是刷牙,这些禁忌都不是行为本身的原因。相反,如果月子期间不注意个人卫生,容易引起分娩伤口的发炎,还会诱发产褥期口腔疾病和妇科炎症等。
饮食禁忌:生冷凉
现代医学和营养学都不否认月子期的妈咪需要特殊的饮食护理,但是对于传统的饮食原则却不敢苟同。传统“坐月子”不能吃水果、蔬菜等生冷食物,不能喝冷水,也不能吃寒、凉性的食物,认为生、冷、凉的食物会加重月子期妈咪的气血亏损,还会对脾胃造成损伤。这些观念虽不无道理,但也不能盲目照搬。
水果、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月子期妈咪的营养平衡是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也是提高免疫力的主力军,且果蔬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这可是月子期妈咪便秘的关键治愈剂。如果盲目的摈弃所有的果蔬,只吃传统月子期间所提倡的红糖鸡蛋等,恐怕还会造成产后肥胖。对于寒凉的食物,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食物虽然性质寒凉,但也有一定的滋阴功效,如甲鱼、鸭子,这些食物在月子期间并不完全禁止,而且可以通过和一些温热食物,如红枣、牛肉等进行中和,达到整体的平、温。但是不能喝冷水这一条并不过分,毕竟冷水对于肠胃是有一定的刺激,而且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烧水壶和热水瓶,喝热水想必也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生活禁忌:出门吹风
传统“坐月子”很好地诠释了“坐”的概念,月子期的妈咪真可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基本就在家坐着了,目的呢,是为了更好的休息。刚分娩完的妈咪,身体确实比较虚弱,需要好好休息,但这所谓的休息并不是完全卧床,仅仅只是不要劳累。
为了避免劳累,在月子期间,专家提议,不要拖举任何超过宝宝重量的物品,不要长时间弯腰做家务,更不要出门长途奔波,这一切都以自觉劳累为准。而完全的卧床反而不利于分娩伤口的愈合,不利于产后肢体酸痛的恢复,还会加重月子期的便秘,因为长期坐或者卧,不利于全身血液循环和物质代谢,还会造成肌肉关节的僵硬。
故在刚分娩完毕的3-5天内,妈咪们以卧床为主,避免伤口的牵扯,鼓励妈咪们在床上的时候也动动头颈、手、脚的关节,在顺产自觉体力稍恢复后,或者剖宫产后产后6小时左右即可下地稍作走动。而在月子中后期,伤口愈合得比较好的情况下,应该经常进行一些轻度活动,包括做简单的健身操、适度打扫一下房间、给宝宝换尿布等。
对于“坐月子”的传统,我们认为,月子还是要“坐”的,毕竟这也是新妈妈的“福利”,对于妈咪日后体质的恢复也很重要的,但也要理智地判断各种所谓的禁忌,因时因地分析自身、家庭和环境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坐”好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