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民摆摊经济”这个话题非常的火,我的朋友圈就被刷满了屏,短视频平台此类的内容也比比皆是,让我这失业在家的人干着急,就是不知道去哪里可以摆摊?
毕竟在上海、北京这样的一线大都市,即使摆摊也还是有相应规范,上海市政府刚刚公布了“上海夜生活节”的主题活动,达180余项特色活动,只可惜这些活动仍然是联动了各大商家,而我们小老百姓却没有参与的机会。
那我就先来想想,如果我去逛逛地摊、夜市、早市,什么东西会吸引我吧。
小吃、宵夜
夜市最迷人的就是烟熏火燎的“人间味儿、烟火气”,有那么一句话:
“中国许多城市都千人一面,看着差不多的高楼大厦,谈论着相似的生老病死,只有过了晚上10点,走到街头,才可以发现一个城市的真滋味。”
做小吃和宵夜绝对是不二选择,一份凉皮、烤串、打边炉,汇集南北的各种风味,纷纷慰藉你空虚的胃。
趣味小商品
记得原来在虹口足球场附近上班,每天下班路过地铁站的天桥底下,总能遇到一群摆摊的商贩,有很多卖小桌子、小板凳、小风扇、小台灯之类的小商品,我就买过一个床上用的小桌子,一路扛回家(只因我家附近没有这种小摊,也没有这么漂亮的小桌子),好看的便宜的小商品总是能满足当时还不能高消费的我,度过那段艰苦奋斗的时光。
水杯、餐具
漂亮的杯子和餐具,总能吸引女孩子的目光,我绝对是个杯子控,特别喜欢在小摊上淘点特色的东西,“淘宝”的过程即享受又满足。
手机壳、贴膜
在移动手机发展迅速的时代,手机壳、贴膜仍然是刚需消耗品,这个生意永远都是称赚不赔的,这些物件一旦走近了门面里,总是缺少了一些味道,人们总会怀念那个“风雨里一个马扎、一个桌子、一个小台灯的贴膜青年”的影子。
旧书、笔记本
以前特别好奇,为什么会有人喜欢在夜市的小摊上买旧书?直到我在夜市上买了一本马未都老爷子的书后,我才体会到夜市书摊上淘书的趣味。
淘书是漫无目的的,在一堆旧书中翻来翻去,只凭对文字的观感寻找共鸣。如果说“美食”是味觉上的享受,那“书籍”便是精神上的慰藉。
总之,我觉得全民摆摊经济会成为商业上的一种促进作用,尤其在疫情过后,百废待兴,通过国家的力量推动社会给老百姓生存下去的机会,这样会增强信心,毕竟只有生存下去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同时,当人们在地摊上产生的消费使得摊贩有了可观的收入后,会激励他们去扩大规模,在消费低的时候低成本投入,有了资本以后扩大投入,这本身也符合商业规律。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消费降级还是消费升级,人们在没有找到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之前,通过物质满足生活所需、满足心灵所需的意愿不会改变,消费本身也不再是冷冰冰的,过程的体验才是真正的趣味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