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是冬季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有冻疮的人常常因为热而痒,又因为冷而痛。更甚者“皮开肉绽”的,冻疮会出现在人体的不同部位。那么冬季如何应对冻疮的发生?
冻疮是由寒冷引起的局部性皮肤炎症损害。现代医学认为,冻疮是因为患者的皮肤耐寒性差,加上寒冷的侵袭,使末稍皮肤血管收缩或发生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出现氧与营养不足而引发组织损伤,导致一系列的生理病理改变,轻者出现皮肤红肿、淤紫,奇痒不适,严重者出现破溃感染,其中尤以耳廓和四肢末梢多见。中医认为,由于冻伤患者多为阳虚体质,故气温下降,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血循障碍,凝滞脉络,阴寒久伏,肌肤失养,因而到了严寒的冬季常导致冻疮反复发作。
由此可见,冻疮的发生主要与个人体质有关。有些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肢端血液循环不良、或手足多汗等,就很容易长冻疮。所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防寒抗寒能力,是预防冻疮发生最有效的办法。
1. 平时要重视参加各项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最好是从秋季开始,积极参加耐寒锻炼,坚持每天用冷水洗手洗脸,提高肌体的抗病与耐寒能力。
2. 在寒冷和潮湿的环境生活和劳作时,要注意防寒保暖,特别要注意头部(尤其要重视耳廓)和四肢末稍的保暖。最好戴顶帽子,戴双手套,鞋袜要清洁干燥、保暖性能好,不要太紧、太硬、太窄。
3. 冬季在洗手、洗脸以及洗脚后,一定要及时用洁净的软毛巾擦干水气。在洗手洗脸擦干后,最好双手(手心手背)相互搓热,然后再搓面部与耳部,以局部感到微微发热为佳,然后再擦些防护霜。洗脚时用手搓揉、按摩时间应长一些,洗后擦干要立即穿好鞋袜,或及时入睡。
4. 重视冬病夏治。夏季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季节,并处于节律变化的高峰。加之夏季皮肤毛孔开张,若再配合活血化淤药物的治疗,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夏季可用蒜泥(大蒜捣烂,独头蒜最好)晒热后,经常涂擦患冻疮的部位,可预防冻疮复发。
5. 重视膳食疗法。秋末之后,要重视膳食的调理,少吃寒性食物,宜适当多吃温热性与含热量高的食品,如羊肉、巧克力、大枣以及葱、姜、辣椒等,喜欢饮酒之人,可适量喝些白酒或药酒,增加全身能量与热量,促进血液循环。
下面介绍几种防治冻疮常用而有效的简易疗法:
桂枝50克,干辣椒20枚(最好选羊角椒,越辣越好),干姜20克(或再加干茄子根100克),加水适量,烧开煎煮20分钟以上,待水温适宜后,用热毛巾外敷擦揉或泡洗患处,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
桂枝50克,红花20克、苏叶30克、荆芥15克,加水适量煮沸20分钟,待水温适宜后,擦洗患处或泡脚,每日2次,每次20分钟左右。
羊角椒30枚、红花15克、桂枝50克,用白酒500毫升,浸泡1周后,过滤,加樟脑3克搅匀,外擦患处,每日3次,有活血散淤止痒等作用。
桂枝50克、艾叶30克、苏叶30克,水煎浸洗患处。
冬瓜皮50克、茄子根100克、羊角椒20枚、葱根30克,加水适量,煮沸数分钟后,熏洗、外敷患处。
冻疮破溃时,取白芨10克、黄柏5克,共研极细,外涂患处。
1. 系统治疗
口服烟酰胺、硝苯地平等血管扩张剂。或将丹参(20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和溶血栓等作用。
2. 局部治疗
可用氦-氖激光和红外线照射,或作激光穴位照射(足三里、复溜等)后,对冻疮局部行散焦普遍照射。未破溃者可外用复方肝素软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维生素E软膏等。可用桂附煎药液浸泡患处,每日3次,每次20~30分钟,边浸边用药渣揉搓患处。(方药组成为:桂枝、红花、附子、紫苏叶、荆芥各20g,加水3000ml,煎沸,稍冷后用。已破溃者外用5%硼酸软膏、1%红霉素软膏等)。
预防
1. 加强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2. 注意防冻、保暖防止潮湿,不穿过紧鞋袜;
3. 受冻后不宜立即用热水浸泡或取火烘烤;
4. 伴有其他相关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
5. 对反复发作冻疮者,可在入冬前用亚红斑量的紫外线或红外线照射局部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冻疮容易复发,因此每当冬天到来之际,就应该做好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