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长距离、高频率跑步是否有害还没有最后定论,但目前的资料表明,这种跑步方式不如中低等距离和中低等频率跑步对身体有效,甚至可能对身体产生伤害。
锻炼应该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跑步,特别是长跑。长跑可以练双腿的肌肉,看起来又细又长,使得年轻女性钟爱长跑。
在锻炼上有一个值得注意到问题,过犹不及,在跑步上也一样。爱跑步的一跑就是一个小时以上,上瘾的就跑半马了。跑多长时间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跑多远。很多人觉得生命在于跑步,能跑多远就跑多远,但过度地跑步究竟对健康有没有害处?
当然有了,比如很多人由于没有相关知识,不注意热身和保护,常常导致膝盖受伤。这不仅仅是跑步,而且是锻炼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排除了这些因素呢?
跑步肯定有跑死的,比如公元前490年,某人一口气跑了42公里,到了地方大喊:我们胜利了。然后,死了。原因是跑的距离太远了,加上他都40了。他这么一死,就有了马拉松。
前一阵广州马拉松比赛出现参赛者死亡的时间。这种跑马拉松当场跑死的几率是十万分之一到二十万分之一,确实不高。但对参赛者的研究发现,三分之一的马拉松参赛者在跑完后出现心脏压力的症状,比如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心室扩大,但这种心肌损伤是暂时性的,过一段时间会恢复过来。
在这种激烈运动时,人心脏的供血能力提高了5到7倍。人的心脏的设计是能够应付这种快速供血的情况的,而且能够持续30到50分钟。但会导致心室过度伸张,心肌纤维撕裂,锻炼引发的儿茶酚胺和促氧化自由基升高又导致炎症,使得心血管出现疤痕和硬化。对经常跑马拉松者的心血管系统检查证实了这一点。一项小型试验发现,剧烈运动30分钟对心血管有益,但剧烈运动60分钟就变得有害。
这些结果理所当然地受到跑步爱好者的质疑,最合理的质疑是,跑步这东西和其他类似的流行病学调查一样,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其他因素,很难一一排除。例如跑步者的BMI不一样吧?胖人和瘦子在死亡率上应该有区别。还有其中也有抽烟的吧?也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等,这些心脏病危险因素都会对统计结果产生影响。
这些质疑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一辈子跑了25次马拉松或者每周跑32公里加上速度达12公里一小时的主儿不太可能是BMI超过30的胖子吧?有高血压的话也跑没了,大概就剩下其中极少人有烟瘾了。其他因素是存在着的,但不会造成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