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一个月内见了4次,每次都掏心窝子地给出健康预警:“君有疾在腠理……在肌肤……在肠胃……在骨髓,不治将恐深。”然而讳疾忌医的蔡桓公每次都不高兴地说:“寡人无疾”。结果呢?“桓侯遂死”。现代版“蔡桓公”们也不少见,只不过多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忙——忙得没时间看病,忙得忘记吃药,忙到小病熬成大病……健康出了状况时要及时诊疗,千万别硬扛着!现实生活中的你做到了吗?
疾在身体 切勿拖延
健康拖延症一 不及时就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造就了一批“自诊族”。即:身体不舒服后不求助于医院,而使用互联网进行“自我诊断”的网友。“自诊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忙”。快节奏的生活,高强度的工作,整日疲于应付各种压力,大多数人会忽视了身体发出的健康预警信号。特别是年轻人自认为身体好,有病就扛着拖着不去医院,随便买点药来应付。另一种“自诊族”是因为“怕”。担心去医院检查出大病,所以就在网上查查,觉得是一般毛病就自我安慰,典型的讳疾忌医。
“自诊族”其实是一种对自己的健康不负责任的做法。网络的虚拟性会给“自诊族”带来求医问药的诚信风险。比如网上搜索出的有些是不专业的医药网站和一些个人提供的信息,让缺乏医疗知识的患者很难分辨其真实性,误诊率更是难以统计。为此,维基百科在所有的医药相关词条页面上都写出了提示:“维基百科的医学内容只供参考,并不能视作专业意见”。
有些看似“轻微”的小病有的时候会有很严重的后果,比如普通的咳嗽不及时排除病因的话可能会发展为肺炎,甚至发展为死亡率高达70%~80%的病毒性心肌炎,更严重的导致猝死的案例都有发生。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八成重病因“拖”酿成,由于长期不去医院就诊,才把小病养成大病。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拖延就医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tips:进行自我药疗应具备的5点素质
1.了解相关医药学常识后再自我药疗,不能盲目自我服药。
2.确定自己得的病适合自我药疗后再服药,不适合自我药疗的疾病一定要先去看医生。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就不适合自我药疗。这些病需要专科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后给出合理的处方,患者根据医生处方用药。
3.买药时知道咨询药师,服药前知道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4.根据药品说明书上的标注,自行服用非处方药一段时间后(一般为3~7天不等),症状没有减轻甚至加重,应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5.认清药品包装右上角的OTC标识,不购买没有OTC标识的处方药。
健康拖延症二 不定期体检
除了平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外,定期体检也是让你远离疾病的重要法宝之一。体检的目的就是找出身体中的隐患,力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做到防患于未然。
tips:读懂、用好你的体检报告
1.看箭头。拿到体检报告后,先看有没有出现向上或向下的箭头,如果有,说明某一指标偏离正常参照值,当然应引起重视。
2.懂术语。通常情况下,体检报告中的“复查”,是指某一项检查指标此次出现异常,如尿酸偏高,可能与检查前饮酒有关,应在一周内进行第二次检查;“定期复查”是指体检的结果已有结论,为了观察其变化,就必须“定期复查”;“进一步检查”是指在体检中发现问题又不能确诊,医生就会建议你进一步检查。进一步检查的部位和方法不同于体检,需要到医院找专科医生;当体检结果已显出某种疾病,并需要尽快治疗时,医生会建议你马上“就医”。此时,千万不要耽误时间,应立即上医院就医。3.存报告。每次体检结束后,一定要好好保管体检报告。因为有的人虽然体检结果一切正常,但综合其以前的体检报告对比发现,许多指标都呈现逐年增高趋势,如体重、血压、血糖等,这说明可能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同样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人的健康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