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瘦,你先要了解那些让你胖的心理问题,瘦才成为可能。
让你胖的心理效应
把麻烦留给以后的“管他的”效应
当你摄入超过预定量的卡路里时,会不会说“管他的,明天再减好了”?但“明天”从未真正到来,体重在一次又一次的“管他的”中增长……节食当然是自我监督的过程,但很多节食者真正做的监督只有一个:设定一条热量界线,一旦越界,就“管他的”。
越不能吃越想的“白熊效应”
越是压抑自己、告诉自己不要想某个事物时,它反而会变得更迫切。尤其当“某个事物”已经足够清晰时——比如,从“不要吃”变成“不要吃提拉米苏”。而你知道,“不吃”需要意志力维持,保持意志力却需要消耗葡萄糖,需要吃。这充分说明了减重是个悖论。
骗吃骗喝的“蔡格尼效应”
有时候饿极了,你就去准备第二天的早餐,然后告诉自己“明天就能吃了”。即使没有吃光,这一整套过程下来,大概起码也会吃点儿。这就是“蔡格尼效应”:当事情已经做到一半,你会想反正已经准备完了,干脆吃一点儿好了。
不如不减的“犒赏效应”
犒赏心理可能是运动者未能瘦身的主要原因。运动后身心都会出现疲劳,这时,人就有犒赏自己的想法,同时还伴有一丝侥幸,猜想你消耗和摄入的热量,哪一个更高?有趣的是,当你认为自己是在“锻炼”时,犒赏心理会被启动,而当你认为锻炼是“乐趣”时则不会。
瘦不下来的“悲惨”事实
奥普拉效应
靠节食减重的人,大多数会被打回原形。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即使是意志力非凡的人,也很难持续控制体重。
食物并不能安慰你
心理研究发现,吃了自己最喜欢的食物的人,从坏情绪中走出来的速度,并没有比什么也没吃的人快,可见,食物并不能真的让人变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