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意思是说秋天阳气渐收,而阴气逐渐强大起来;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季。从气候特点来看,秋季‘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发生改变。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秋冬养阴。”所谓秋冬养阴,是指在秋冬养收气、养藏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面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
立秋起居养生须知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在秋季养生中,《苏文.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伐其本,关起真矣。”此乃古人调摄四室的宗旨。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立秋时节在养生起居上,应做到早卧早起。早睡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期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大过。
秋季适当早期,卡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意义。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00~10:00入睡 ,早晨5:00~6:00起床比较合适。
立秋时节,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白天仍然炎热异常。此节气中多加强夜里的睡眠时间很有道理,正好借此以补偿夏日的睡眠不足。秋季早睡,完全符合“养收之道”的养生原则。
秋分起居养生须知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起居.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
中医认为:侧身屈膝而卧,可使精气不散。长寿老人一般睡眠时都呈侧卧.而以右侧弓形卧位最多。正符合古人所言的:“卧如弓。”正确的睡眠姿势为一手曲肘放在枕前,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右侧卧,微曲双腿,全身放松。这样脊柱自然形成弓形,四肢容易自由变动,且全身肌肉可得到充分放松,胸部受压最小,不容易出鼾声。
需要指出的是,秋季睡眠姿势的选择也须因人而异。如有些疾病患者却不宜采用右侧卧的方式。如心衰患者,则宜采用半卧位。脑血栓患者,侧卧会加大血流障碍,易导致血栓再发,而宜仰卧。胃溃疡患者,右侧卧,会大大增加胃部流向食管的酸性液体的回流量,引起胃部灼痛,而宜左侧卧。高血压患者,宜加枕平卧,枕头一般高15厘米左右。肺气肿患者宜仰卧,头部略高,双手向上微伸,以保持呼吸通畅。
另外,孙思邈曾说:“夜卧常习闭口。”目的也在于使精气内存不散。因此,秋季睡眠尽量不要张口呼吸,以助秋季养收之道。
处暑起居养生须知
处暑时节,炎热的气候已接近尾声,早晚温度低,白天气温高。此时节的显著气候特征为干燥,天气少雨,空气中湿度小。人们往往有这种感觉,皮肤变得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燥得冒火,毛发枯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大便干结。这都是由于气候干燥造成的。
这种现象就是人们所说的秋燥。此时节的秋燥属温燥,发展病症为咳嗽少痰、咽干不适、鼻燥口干、手脚心热等。某些疾病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因此,在此时节,自我保健防秋燥就显得十分重要。
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00—4:00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00~13:00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老年人睡子午觉(即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可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因此,老年人在加强睡眠的同时,除了应该早睡早起外,最好是在中午12:00—13:00时之间午休。古代养生家说:“少寐乃老人之大患。”《古今嘉言》认为老年人官“遇有睡意则就枕”。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寝、夜不寐的少寐现象。另外,古人在睡眠养生法中还强调子午觉的重要性,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盛极而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