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里,矛盾更是大小冲突不断,最终张羽只能买来一本本简易教科书给婆婆看,并软硬兼施,与婆婆达成育儿共识。
后来,张羽把自己的生育故事也写进书里,这让读者对这个协和女医生有了更亲切的认识。张羽自评:当你亲身把整个过程经历一遍,就更加能与患者感同身受。
但她没有想到的是,每一个发生在妇产科内的小故事像被点燃的导火索,让更多五花八门的女性问题浮出水面来。有人直接找到张羽所在门诊求助,在外地的干脆通过微博私信找她面对铺天盖地塞得满满的私信邮箱,她却丝毫没有自豪感。
为什么女人对身体的关爱不能通过向离自己最近的医生求助来实现?她尽量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回复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就像一本书能容纳的常识只能担当抛砖引玉的作用,她想找到另一种辐射面更广的解决办法。
张羽开始站上讲台,在一场又一场的全国巡讲中面对面地为大家解惑。这种方式看起来最笨,但也最有效,如果有一百个人听了自己的讲座,每个人又可以影响几个身边的人,一个传十个,最终会让成千上万的中国女性走出传统观念的桎梏。
这是一项浩大繁重的工作。让中国女性能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性别,知道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生活,该在人生的几个关键点上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还需要更多努力,但意义之巨大不言自表。
大医治未病,即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