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正确的“手法”
脓痘的长相大约像这样:错误压入内部的表皮、细菌与皮脂、白细胞......大量发炎物质与废物充斥在一个狭小的压迫空间,恐将导致白细胞与药物渗入困难,最终造成治疗障碍。正确适度地挤痘可以清除脓疱,并减少细菌总量。所谓的“正确”,就是“尽可能地挤掉脓疱,但不可因此造成局部组织更多伤害”。
皮肤科医生训练过程中,前辈医师都会教导正确的挤痘手法。“正确”这两个字,除了外科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还有真正挤压过程的考虑。
我们来看看挤痘的正确原则:
首先,任何挤痘都必然造成伤口。伤口除了增加细菌感染机会,过度的挤压伤害、皮下出血也使得青春痘的色素沉淀变得更严重。因此“减小伤口严重程度、数量与大小”是最基础的考虑。
“在肌肤监测下,使用安全食用油泡软粉刺,轻微摇动按摩使之排出”其实是长久临床经验下的最佳考虑。这样的手法避开了挤压造成皮下出血。
虽然传统皮肤医学告诉我们,任何皮下出血最终会被吸收。然而实际的肌肤监测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皮下瘀青有机会长久存在。世俗所说的“老痘印”或“老痘斑”,甚至是“痘疤”,往往跟挤压后的陈旧瘀青相关。为了避免留下很丑的疤痕,“无菌且无伤害挑除”一定是脓疱排除的首选。
如果上面手法没有办法将深部的较大粉刺排出,医师却坚持必须清除该脓疮。这时多半采取“从外围深部轻柔按摩、挤压”的方式协助脓污排出,以避免产生内部破裂的结缔组织发炎为最重要考虑。
大多数人看到小孔内的堵塞,下意识会在小孔近边用力挤压,以为最大限度地缩小挤压区域范围可以控制伤害。事实上已发炎的囊肿外壁(包膜)非常脆弱,错误挤压方式可能导致脓疱向内破溃,细菌、脓污......将因此侵犯到组织的更深部,结果是更强烈甚至不可避免的发炎与后续疤痕增生。全力避免“内溃”是皮肤科医师挤痘的核心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