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去海边沙滩游玩或是处于夏季高温时,长时间曝晒导致皮肤红肿,我们都知道是日晒伤。但仍有一部分人即使不到沙滩,甚至阳光不太强烈时也会出现晒伤症状,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实际上,出现晒伤症状并不是太阳的单方面作用,与个人体质、皮肤敏感程度、平时饮食习惯、是否乱服药物等因素都有关联。
晒伤属于日光性皮肤病
由于阳光所致或诱发的皮肤问题均属于日光性皮肤病。首先是日光性皮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晒伤,其主要致病因素就是阳光,因皮肤长时间接触强烈阳光致使皮肤红肿、瘙痒、蜕皮等。而另一种就是即使在不强烈阳光照射下也能出现皮肤受损的光感性皮炎。阳光对于光感性皮炎只是“帮凶”,主谋其实还是患者之前接触的一些光感性食物、药物,或是其他光感性物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区分自己患的是哪种日光性皮肤病呢?最为显著的区别就是日光性皮炎只发生于皮肤暴露的位置,而光感性皮炎却是连衣服遮盖部位也会出现红肿。另外,日光性皮炎人人都可能出现,且在日晒后会立即出现,而光感性皮炎却只有体质较敏感的人会中招,且可能存在潜伏期,并不是日晒后立即出现,而是在日晒后的1~2天后逐渐出现“晒伤”症状。
排查光感性食物与药物
预防日光性皮肤病也要找出罪魁祸首,如预防日光性皮炎只需做好防晒工作即可,但预防光感性皮炎则需经过复杂的排查。光感性皮炎的首要条件是体质敏感,这需要个人自我排查;第二个条件是接触光感性物品,具体如下:
1.光感性食物:一些含叶绿素高的蔬菜和野菜,如芹菜、菠菜、芥菜、紫云英、油菜、雪菜、莴苣、苋菜、荠菜、香菜、红花草等。食用这些食物后,光感性物质进入皮肤,使人对紫外线更加敏感,进而造成皮肤红肿、瘙痒。除蔬菜外,一些海鲜和水果也能提高人对紫外线的过敏性,如螺、虾、蟹、蚌类,无花果、柑橘、柠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