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算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就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发达国家或地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子宫颈癌。例如,2012年欧洲新诊断的患者数近10万;估计2016年美国的新发病例超过6万,而子宫颈癌却不足1.3万。
还好,大部分子宫内膜癌诊断时是早期,大概80%为I期,5年生存率超过95%。不过,如果肿瘤局部或远处扩散了,5年生存率也要大打折扣,分别为68%和17%。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有人将子宫内膜癌分为两种类型:I型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常见,约占80%~90%;Ⅱ型为非子宫内膜样腺癌,包括浆液性、透明细胞和未分化癌,还有癌肉瘤,约占10%~20%。前者对生活质量影响小,后者的影响要大一些。
单从这种现在看起来略显粗糙的分型,不难明白常说的子宫内膜癌往往是比较笼统的,结局之所以有天壤之别,是因为分型不同。
那么如何预防?大多数子宫内膜癌,特别是I型,有个较为明确的病因,就是雌激素过多。雌激素是好东西,过多则有害。提示过多雌激素的有特征的表现,就是体重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25~30之间为超重,超过30则为肥胖。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分子是体重,单位是千克,分母是身高的平方,单位是米。不难算,有了手机,更方便了,不妨经常算算。
最近的研究显示,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相对风险是1.89,若是肥胖则风险最高,为2.21。与子宫内膜癌相关的代谢综合征的其他组成部分包括高血压,相对风险为1.81。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是子宫内膜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患癌风险差不多增加1倍。近来又有一说法,2型糖尿病的人本来就容易肥胖,不见得是糖尿病本身独立地影响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
分泌雌激素的肿瘤,譬如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据报道,此类肿瘤患者,20%合并子宫内膜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