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乖乖问答 > 3-6岁 > 3-6岁护理

唾液乳杆菌

浏览 8 次    回复 3 个    标签: 儿童护理  

唾液乳杆菌能调理过敏体质IGE,灭杀幽门螺杆菌吗?

我来回答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图片
其他答案(共 3 条)
暮_风

刺激免疫细胞分泌抗过敏相关细胞激素浓度的唾液乳杆菌。是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不生成孢子,不具触酶、氧化酶及运动性,在好氧及厌氧环境均能生长,属于兼性异质发酸性菌株,葡糖代谢时不产生气体。

2014-10-13 17:58:19
绿油油的小婷

唾液乳杆菌,有降低IgE,使其达到正常状态,来调理过敏体质。

免疫球蛋白E(IgE)是介导过敏反应的抗体,正常人血清中IgE含量极微,而某些“过敏体质”者血清IgE比正常人高1.000倍~10.000倍。

我们把“总IGE”值过量过高的人群,称之为“过敏体质”人群。

研究表明,抗过敏乳酸菌(唾液乳杆菌)是一种天然的功能性益生菌。它虽然能通过降低血清IgE对很多过敏性疾病有缓解甚至治疗的作用,但客观存在与药物的区别在于:它不一定要遵医嘱服用,它适合所有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体质人群服用,并有一定的疗程规定,健康的人服用可预防过敏性疾病,强健体质,过敏性疾病的人服用可缓解过敏疾病调整过敏体质。而且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没有药物给人体带来的毒副作用。

来自宝岛台湾的福敏康益生菌冲剂就是以这种专利抗过敏益生菌唾液乳杆菌为主要成分,专业改变过敏体质全面抗过敏。

抗过敏益生菌可参与IgE介导的免疫变态反应,通过测定人类树突状细胞与抗过敏益生菌共同培养后,对白介素(IL-12)的分泌调控的Th1免疫能力的作用从而筛选出具有抗过敏能力的抗过敏益生菌菌株组成的福敏康抗过敏益生菌可以利用活性的、无致病性的微生物来改善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平衡,进而促进免疫耐受功能,所含唾液乳杆菌拥有降低血清IgE过敏抗体的国际专利认证,连续补充三个月以上使得身体中的IgE浓度降低,这样一来使过敏原无法与体内的IgE抗体结合,从而不再发生过敏的系列生化反应。


2014-10-13 18:08:19
_Nickyoho_
一.菌种名称: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二.分类地位:革兰氏阳性菌(Lactobacillus科Lactobacillus属salivarius种) 三.自然界栖息地 1.菌种是来自人体肠道的一株重要的益生茵,也在口腔唾液中发现,在鸡的胃中至回肠消化道亦有发现. 四.大小和形态 1.在电子显微镜下,一般大小约0.5~1.0 * 2.0~10.0um,菌体通常呈细长杆状,为革兰氏阳性菌,不会产生孢子,不具鞭毛不会移动. 五.适合生长环境 1.本菌适合在兼性厌氧或绝对厌氧下生长,生长最适温度30~43℃,最适pH值5.0~5.5或更低, 最适合生长温度在37℃上下. 2.在厌氧环境生长较佳,产乳酸,具耐酸性,可耐酸至pH值2.5及耐胆盐至0.4%,4小时. 六.培养特性 1.如果要在实验室中进行培养,可用MRS(Man,Rogosa和Sharpe的缩写)培养基进行培养,内含: casein peptone,10.0g;牛肉抽出物,10.0g;酵母菌抽出物,5.0g;葡萄糖,20.0g;磷酸氢 二钾,5.0g;diammonium citrate,2.0g;Na acetate,5.0g;七水合硫酸镁,0.5g;四水合硫 酸锰,0.2g;Tween 80,1.0g;agar,15.0g;蒸馏水,1000mL;调整pH值至6.2~6.4之间, 在121℃灭菌15分钟. 七.生化特性 1.唾液乳杆菌能合成动物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如B1、B2、B6、B12、菸酸、泛酸、叶酸等,当肠 道菌群失调时,动物会表现出维生素缺乏症. 2.本菌不会进行发酵的类为阿拉伯糖、精氨酸酶、木糖(xylose)、七叶树甘(esculin)、水杨素 (salicin);可以发酵为纤维二糖、果糖、半乳糖、葡萄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蜜二糖 、蔗糖、棉仔糖、海藻糖所产生的酸为L(+)乳酸、可以在15℃生长. 八.致病性与应用 1.目前并无发现有任何的致病性. 2.目前常应用于微生物制剂的益生菌菌种上,无致病性的乳酸菌制剂因其有益健康且可抗感染性 疾病的能力而在临床上应用了十多年. 3.目前唾液乳杆菌已被应用于饲料、农业、医药保健和食品等各领域. 九.经常性运用 1.唾液乳杆菌被应用的相当广泛,可以改善口部健康、改善龋齿、预防肠胃道疾病、免疫调节、 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生长等方向都曾被研究过. 2.唾液乳杆菌有报告指出可改善牙龈出血、蛀牙、口臭、鹅口疮和溃疡疮、油菜唾液可以分解蛋白 质,产生B群、维生素、酶和乳酸,其强大的抗菌效果. 3.唾液乳杆菌可预防或**人体肠胃不良炎症,尤其是胃肠道炎症、炎症性肠道疾病. 4.根据学者推论,病原菌进入动物体内,动物体内需要有相对应该病原菌的接受体,使病原菌得以 附着于动物体内连续从事致病的机制.当某种动物体内无相关的接受体,理论上此种病原菌将不 致感染该种动物而使其发病.从中推论,可能是乳酸菌,在体内对病原菌造成立体障碍,使病原 菌无法接触到接受体,因此无法附着而导致病症.另一推论是,这些乳酸菌刺激了宿主的免疫系 统而能有效的发挥免疫防御功能. 5.目前多项研究结果显示特殊益生菌会改善龋齿发生率,亦会降低口腔中龋齿致病菌突变形链球菌 (Streptococcus mutants)的数量,进而减少牙菌斑的形成,就能减少牙周病致病菌滋生的温床, 避免细菌产生的毒素对造成牙龈发炎及牙龈下齿槽骨骨质的流失,减低牙周病发生率.例如日本 有研究发现唾液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LS1) 可有效预防龋齿的产生.另外, 荷兰赫尔辛基大学对1~6岁儿童进行长期服用牛奶添加乳酸菌以预防龋齿,更进一步针对青少 年进行研究,短期食用含有添加特殊益生菌(Probiotic)芝士来预防龋齿,发现三周后可减少唾液中突变形链球菌的数量约20%,而在墨西哥也有研究乳酸菌经过热杀菌处理后每周服用一次嚼锭连续服用16周,可改善龋齿并降低蛀牙发生率约42%. 6.胃幽门螺旋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 )是造成人类胃部疾病的重要病原.感染的 过程为一连串的胃黏膜病理变化,有些受感染者的病理变化从萎缩性胃炎( atrophic gastritis )、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 )、黏膜性淋巴瘤(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oma ),甚至发展成胃癌( gastritic cancer).甚至发现混合培养中具有较高 乳酸产量的唾液乳杆菌可完全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并且小鼠胃中的胃幽门螺旋杆菌菌落形 成(colonization)也可受到抑制(Aiba et al., 1998). 7.学者研究采用了唾液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UCC118,该菌株来源于人类,其基因 测序也在近日完成.研究者发现,该菌株能够在小鼠体内产生一种细菌素,保护小鼠免受一种食 物来源的侵袭**原体-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8.研究发现,唾液乳杆菌具有抗发炎反应的作用.退役乳杆菌与树状细胞共同培养后会刺激细胞分 泌抗发炎细胞激素IL-10,并进一步刺激T细胞分泌抗发炎细胞激素IL-10及TGF-β,使人体内 发炎反应趋于和缓。 十.参考文献 1.Abramovich, A., J. A. Palmieri, J. J. Kaluza, and C. A. Sabelli.1974. Initial stages of enamel caries due toLactobacillus salivarius.Rev. Asoc. Odontol. Argentina62:141 –145. 2.Arihara, K., S. Ogihara, T. Mukai, and Y. Kondo.1996. Salivacin 140, a novel bacteriocin fromLactobacillus salivariussubsp.saliciniusT140 active against pathogenic bacteria. Lett. Appl. Microbiol.22:420–424. 3.Berger, U., P. Lutz, C. Sievers, and F. K. Trefz.1976. Endocarditis lenta caused by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subsp.salicinius.Dtsch. Med. Wochenschr.101:1349–1350. 4.Robredo, B., and C. Torres.2000. Bacteriocin production byLactobacillussalivarius of animal origin.J. Clin. Microbiol.38:3908–3909. 5.Jack RW, TAGG JR, RAY B. Bacteriocins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J]. Microbiol Rev,1995,59:171. 6.Biswas SR, Ray P. Influence of growth conditions on the RZSC production of a 7.bacteriocin,pediocin Ach,by 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H[J]. Applenviron Microbiol, 1991,57:1265~1267. 8.Aiba Y. Suzuki N. Kabir AM. Takagi A. and Koga Y. (1998). Lactic acid-mediated suppression ofHelicobacterpyloriby the oral administration ofLactobacillussalivariusas a probiotic in a gnotobiotic murine model. Am. J. Gastroenterol.93 , 2097-101.
2014-10-13 17:48:19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