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孕期 > 胎儿发育 > 数学胎教同其他胎教一样重要

数学胎教同其他胎教一样重要

2014-07-28 14:10:36 出处:乖乖网 作者:阿兜 移动版浏览
标签:

现代很多家长从胎教开始做起,有做音乐胎教的、阅读胎教的等等,但是很少听说过有数学胎教的。其实数学胎教同其他胎教一样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来看看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传统思维有缺陷

女儿刚出生不久,我到书店去搜罗家庭教育方面的图书,发现了一本关于数学思维的研究专著。这本厚厚的书被摆在书架的角落里,上面落满灰尘,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下。

之所以要买这本书,不是因为我喜欢数学,而是因为我上学时数学成绩很差,简直可以说不开窍,尽管大学毕业已有10年,仍不时做噩梦梦到数学考试。我想,自己糟糕的基因恐怕已经遗传给了女儿,为了不让她以后像我那样被数学折磨得死去活来,我有必要提前抓数学启蒙。这叫笨鸟先飞。

这本书的封面上印着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的名言:“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发展,才能表现它的国力强大。”当年我的数学老师也说过类似的话,现在重温,仍能感到莫名的压力。

这本书告诉我,中国人自古以来擅长意象思维,不擅长抽象的数学思维,所以能写出很多优美的诗词歌赋,在数学方面却很少有建树,现在的孩子学数学则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书中举的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三国时,曹冲称象证明那时的中国人已经发现了浮力现象,可是只停留在具体应用层面,没有抽象出科学规律,于是与浮力定理擦肩而过。书中还说,现代数学的几百个分支,算数、三角、代数、几何、微积分、数论、拓扑等,没有一个是中国人首创的,其中成百上千的以个人姓名命名的数学公式和定理,难见中国人的名字;中国人发明了围棋,现在仍是围棋竞技强国,但研究围棋数学原理的却是美国数学家;中国结是中国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但讲授《打结的数学原理》的也是外国人;中国人赌博的历史最悠久,人数最多也最疯狂,但赌博生发出的两门学科——概率论和统计学,却是欧美人首创。这些事实让我汗颜,但书中那些培养幼儿数学思维的技巧又令我惊喜连连。

我用悲壮的语气向妻子宣布:“悲剧不能重演,我要从现在开始培养女儿的数学思维!”

“从现在?给没满月的婴儿上数学课?你疯了吧!”妻子大惊小怪。

“音乐教育从胎教开始,数学教育应该从孩子降生那天开始,因为只要孩子会看、会听、会用手摸,就已经开始接触数学了。再说,我不是给孩子上课,我只是带她玩。”我告诉妻子,数学是优美的,数学就是生活本身,孩子必须在上小学前掌握大部分数学概念,否则到数学课上肯定找不着北,就像我当年那样。

在妻子的鼎力支持下,我对女儿的数学早教在女儿满月那天开始了。

早早播种慢慢等

女儿满月那天,我买来颜色鲜艳的气球,挂在婴儿床的上方,左边3个,右边3个。我仔细调整气球位置的时候,妻子问我在做什么。我回答:“我在找对称轴。对称是美的原则,我要让咱宝贝女儿先找找感觉。”

与女儿有关的东西,我都整齐排列,因为数学是逻辑,容不得混乱。

抱女儿上下楼梯时,我会温柔而大声地数数,每上下一级台阶数一声。尽管女儿听不懂,更不会计算,但她有必要熟悉数字的发音。果然,女儿学说话是从学我的样子数数开始的。

陪女儿玩耍时,我有意识地教她大小、多少的概念。女儿1岁的时候,我给她出了第一道数学题:我找来围棋子,在她面前摆了5堆,其中4堆是5枚围棋子,1堆是4枚围棋子,然后问她有什么不同。我说了三遍,女儿终于明白我的意思了,很快伸手去抓少一枚围棋子的那一堆。我马上用亲吻鼓励她,旁边的妻子则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女儿2岁时就已拥有至少5盒积木,大小、颜色各有不同,都是我出差给她捎回的礼物。幼儿的记忆力是惊人的,她很快认识了三角形、四边形、菱形、圆形以及圆锥体、立方体等几何形状。

我在客厅的墙边摆了四个大大的纸箱,教女儿给玩具分类:餐盘、碗碟等塑料玩具放第一箱,积木等木质玩具放第二箱,布娃娃、沙包等布质玩具放第三箱,识图卡等纸质玩具放第四箱。这是在教她数学集合的概念。

妻子问:“别教得太艰深,孩子还小,不理解的。”

我说:“我这是学农民兄弟,早早播下种子,然后蹲在地头,慢慢等待种子发芽。放心,我绝不做拔苗助长那类蠢事。”

3岁时,女儿识数了,我就天天陪她玩扑克牌,每人每次出一张牌比大小,大数字可以“吃掉”小数字。女儿输急了,就耍小聪明,每次都出手里数字最大的那一张。我假装没发现,由着她赢,由着她开怀大笑。我在心里默默祈祷:小丫头,开心地笑吧,你最好知道你的快乐是数字带给你的,千万千万别害怕数字!

上幼儿园小班时,女儿经常被老师表扬,因为她做事有规矩,物品摆放整齐,做事有条理,老师提问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她总是第一个举手。我得意地对妻子说:“看到了吧?数学就是生活本身,现在种子开始萌芽了。”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