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证明,音乐能够通过空气传达到孕妇子宫内部。胎儿发育到5至6个月的时候,听觉神经系统发育已经比较完全,大脑能处理外界传入的声音。
胎儿的身心正处于迅速发育生长时期,胎教将促使胎儿神经元的轴突、树突及突触的发育,为发展孩子智力奠定基础。
胎教对胎儿听觉神经器官的刺激引起大脑细胞的兴奋,改变下丘脑递质的释放,促使母体分泌出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如酶、乙酰胆碱等,使身体保持极佳状态,促进腹中的胎儿健康成长。
胎教对胎儿右脑的艺术细胞发育是有利的,为发展孩子的音乐天赋奠定基础。最重要的是胎教可以培养孩子的感知力,使孩子的学习终生受益。
当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适合作为胎教之用,节奏太快、音量太大、音域过高、情节变化太大的胎教音乐都不合适,胎教音乐最起码应具有明朗的情绪,和谐的和声。胎教的时长和频率也是有所讲究的,胎教方法当然更为重要。
目前,孕妇大多数是通过听音乐来进行胎教的。当然,有音乐修养的人,一听到音乐就进入了音乐的世界,情绪和情感都变得愉快、宁静和轻松,在欣赏与倾听中借曲移情,浮想翩翩,寄希望于胎儿,自然可以收到很好的胎教效果。但并不是每个孕妇都具备这种音乐素养,很多孕妇可能无法听懂和理解这些建构在西方文化基础上的音乐。
中国古代胎教也是有体系的,不仅从营养、保健和思想上关注胎教,而且注重知识和艺术胎教的作用。我国中医儿科学的鼻祖钱乙在其《钱氏儿科学》一书中谈到“欲子女之清秀,居山明水秀之乡,欲子女之聪俊者,常资文学艺书”。艺术上,中国音乐更适合具备东方文化底蕴的孕妇,而这种文化底蕴与生俱来!或许有些人会说自己没有音乐细胞,其实,更准确地说,只不过不是每个人的这种能力都被唤醒!
比如,每个中国人都会读汉语,从小到大甚至也背诵过不少古诗词,古诗词比白话文当然富有更多的诗情画意和意象,但有时我们却读不出这种感觉,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读错了!我们现在的朗读起源于一百年前引进中国的西方话剧,用西方的读书方式读汉语自然是有差异的。而且,我们对于母语的认知也是相当不够的,我们母语所使用的汉字从形体看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而从音韵上看就是一条条旋律和乐曲,吟诵的旋律也符合汉语高低起伏的特点,所以说,会说话的人就会唱中国歌曲,甚至,这些歌曲都是即兴的,发乎情的!这种发自内心,使自己在抒发情感的同时,还能有内心寄托的歌曲肯定更能感染到胎儿!
当我们吟诵着我们自己的音乐,让胎儿反复聆听,和胎儿不断在内心做互动与交流,自然能造成更有效的刺激;等到胎儿出生之后听到这些音乐就有熟悉的感觉,能够记忆起在母体中的感觉,从而建立好安全感,这样,对于安抚婴儿情绪还有相当好的功能。当然,我们不仅可以吟诵自己的歌曲,也可以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去选取精华来滋养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