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前期是指怀孕前血压正常的孕妇在妊娠 20 周以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或称为先兆子痫,为妊娠期特发疾病。子痫前期是古老的疾病,并不罕见,其发病率约 3%-6%,是发展中国家孕妇的主要死亡原因,每年约 75000 孕妇死于此病,健全的产前保健及围产期护理是发达国家孕产妇死亡较低的主要原因。
尽管近来人们对于此病的认知有所增加,但治疗方案仍局限在终止妊娠,且目前并无有效判断预后的指标及预防发病的治疗措施,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将子痫前期当做症状来管理而不是作为疾病来治疗。
最近,美国德克萨斯大学 San Antonio 健康科研所的 Myatt 学者等对子痫前期的认知进行总结,建议将子痫前期当做症状来管理而不是作为疾病来治疗,文章最近发表在 Curr Hypertens Rep 上。
2000 年前的医疗认为孕妇会在妊娠期间癫痫发作,分娩后自动终止,因此,子痫被视为妊娠特异性癫痫发作。在十九世纪末,临床医师发现子痫孕妇的水肿与肾小球肾炎的患者相似,于是检测了子痫患者的尿蛋白,结果和肾炎患者一样,尿蛋白阳性。与此同时,无创血压监测技术的出现使得医师得以随访子痫患者的血压,结果发现患者血压普遍升高,且发病早于癫痫发作,因此诊断为子痫前期。
尽管无癫痫发作,高血压及蛋白尿同样增加新生儿及孕妇围产期死亡率,因此出现了子痫前期这一诊断。由此可见,高血压及蛋白尿作为此病的诊断指标纯属意外发现,而并非因为他们是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或最敏感的指标。
此后,子痫前期即以妊娠中期后出现高血压及蛋白尿为诊断标准,然而这两项指标的确是此病的病理生理体现,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近年来的研究均将子痫前期作为高血压相关的肾脏疾病来研究。很明显,子痫前期不仅仅是高血压和蛋白尿,应作为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来对待。
子痫前期是一组综合征,类似 AIDS 及唐氏综合征,症状学主要提供此病的临床表现及协助临床诊断但并未阐明具体发病机制。高血压及蛋白尿协助我们筛选出高危孕妇,但是凝血系统及肝脏、大脑也是受累系统,且后者更好地显示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因此尽管此病受累器官较多,首发部位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