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有效调动孩子的“探索欲”
《纲要》指出:“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当按计划进行的活动或提供的材料不能引起所期望的反应时,应主动反思,寻找原因,及时调整活动计划或教育行为,使之适合于幼儿的学习。”孩子生来就有一种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好奇心驱使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每一件事。他们的玩耍不是随意的,而是获得信息、发展智力的过程。鼓励幼儿用手和身体其他器官去感知周围环境,充分满足他们的探索欲,给他们把每个活动做到底的机会,以自己的步调、方式进行,直到孩子满意为止。
1.提供安全美观的环境,让孩子自由探索
老师不要因为担心发生意外就限制孩子,而应该花时间和精力,布置一个安全、美观的环境。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幼儿的生命安全都是第一位的。各项设施与设备应坚实耐用,其装置应牢固稳妥,构造应表面平整、光滑,无尖锐棱角,设备安放应便于幼儿活动,还应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卫生要求,便于定期清洗、消毒、检查与维修。由于幼儿在户外空间活动时,追、赶、跑、跳的机会较多,活动量较大,因此户外空间应相对封闭、地面应平坦且软硬适度、大型玩具设备应牢固安全。另外,幼儿园内种植的自然物应是无毒的,饲养的动物应是对幼儿没有威胁、伤害性的。物质环境应具有美观性,幼儿园的设备结构、色彩、样式要新颖,图案富于幼儿特点,具有趣味性,给幼儿以美的享受,让幼儿在与其“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2.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让孩子自由操作
对幼儿来说,生活中到处都有可以玩、可以动手摆弄的操作材料,老师必须为幼儿提供充足有趣的活动材料,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使幼儿动手操作,大大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的兴趣来自于对材料的操作,幼儿的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融合语言讲述、绘画、手工操作等为一体,不但让幼儿在玩玩、剪剪、拼拼、讲讲中发展思维、想象、语言和绘画能力,也让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在情境表演区,在老师投放废旧物品做成的道具时,可以在孩子情境表演时有意识地递减一些道具,孩子表演道具不到位时,老师可以发动孩子自己开动脑筋,利用废旧物制做出更多更好的道具等等。
3.提供更多的指导,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的思维方式很奇怪,很多时候都不按常理出牌,而正是这样的游戏方式,才能让他的好奇心得到最好的发挥。比如搭积木,幼儿好不容易把积木搭成房子,一分钟不到他可能会把刚搭建成功的房子推到。匪夷所思的行为背后,幼儿只是想看看积木房子倒塌后是什么样子?倒塌时会有声音吗……再比如,有次我在正常地进行集体教学活动时,突然一只小鸟飞进了我们的活动室,孩子们欢腾起来,小鸟吸引了他们全部的注意力。后来我抓住孩子们对这只小鸟的好奇心,很自然地过渡到认识这只小鸟,谈谈小鸟怎么到了我们这里,帮助小鸟回家等等一系列的活动,活动效果非常好。所以,老师不仅没必要压制幼儿这种因为好奇心引起的行为,还应该引导幼儿发现事物深层次的奥秘,让他们的探索更深入。
总之,在生活中,老师要善待每一名幼儿,极大地尊重幼儿的人格,像保护幼儿的生命一样去保护他们的好奇心,那么,孩子们的眼睛就会看得很远,尽情放飞自己探索的翅膀,遨游在无限的多彩空间,去探索更广阔的未知和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