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早教 > 幼儿园教案 > 民间童谣对儿童的重要作用

民间童谣对儿童的重要作用

2014-08-15 11:20:59 出处:乖乖网 作者:慧琳 幼儿园
标签: 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   

六、使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妙语连珠

培养幼儿对童谣的兴趣,教师的教学语言起很大的作用。若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形象生动,会使幼儿感到无趣而失去兴趣。相反巧妙设计、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则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启发性的语言。在激发幼儿兴趣中教师启发性的语言至关重要,如民间童谣《剪窗花》中,教师引导和启发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窗花的奇特,从而激发幼儿学习这首童谣的兴趣。

2.优美动听的示范语。教师示范朗读童谣时,充分掌握音准和朗读的技巧,以抑扬顿挫、变化生动、声情并茂的语言朗读,不仅增添童谣的美感,更能够有效地渲染幼儿。如童谣《十二月花名歌》,教师的示范语使幼儿对这首童谣产生很大的兴趣,幼儿在说童谣的时候,既可以丰富自身语言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也认识了植物生长的特点。

3.利用当地语言。在熟悉童谣的基础上,我们会用自己本土的语言让幼儿说一说。这样的形式增添了不少童趣,而且念出来的童谣特别有乡土气息。同时,幼儿感受到家乡语言的美,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如苏州童谣《杠铃铃马来了》,孩子们用苏州话念出来充满了童趣。

七、开发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引人入胜

1.游戏教学。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基本、最喜欢的活动。因此,应把幼儿这一特点,在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学习民间童谣的兴趣。如:民间童谣《小老鼠上灯台》活动中,首先,教师播放童谣动画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幼儿分别戴上猫和老鼠的头饰,玩“小老鼠上灯台”的游戏,边玩边学念童谣。然后,角色交换,游戏重复。由于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幼儿兴趣盎然,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2.故事教学。故事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把童谣故事化,编出有趣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幼儿理解、易于接受和掌握。如:民间童谣《小花狗与大石头》:“一只小花狗,出门走走走,碰到大石头,跌个大跟头,骨碌骨碌碌……”可以编成故事:今天是星期天,小花狗一大早起床,帮妈妈做了不少家务活,妈妈很高兴地对小花狗说:“你去找小伙伴玩吧,吃饭前回来。”出门时,妈妈叮嘱说:“走路要小心啊!”小花狗东瞧瞧,西看看,发现前面有一只花蝴蝶,便去追它,结果没看脚下的路,碰到大石头,跌了一个大跟头,骨碌骨碌碌……跌得满身都是土。幼儿听完故事后,觉得很有趣,激起了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

3.创编活动。在孩子们听童谣、学童谣的基础上,我们还尝试着让孩子编童谣。让孩子学写新儿歌,可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培养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更好地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童谣《人人见了都欢喜》:“不梳头,不洗脸,没人看上眼;梳一梳,洗一洗,人人见了都欢喜。”我们请孩子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做的事,试着从表达自己的心情出发,新编出《蹦蹦跳跳好欢喜》:“常梳头,常洗脸,对着镜子笑开颜。梳一梳,洗一洗,蹦蹦跳跳好欢喜。”老童谣,创编出新儿歌,使孩子们对童谣的兴趣越来越高。

在童谣的学习中,孩子们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胆小的孩子敢说话了,口吃的孩子通过童谣的学习和训练,言语比以前连贯了。孩子们对于学习民间童谣的兴趣大增,他们把在家学会的民间童谣说给小朋友听,如:《小花猫》、《小老鼠上灯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这些童谣已在小朋友中间流传开来。民间童谣穿插在玩具与游戏之中,孩子们和它结成了好朋友。

八、家园互动共同挖掘民间童谣潜在的价值——流连忘返

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促进科研的开展,家长的参与使民间童谣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具有价值和意义。为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我们让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民间童谣,协助幼儿在生活中创编童谣。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幼儿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让家长介入教学活动中,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同时提高了家园合作的质量。

民间童谣这一古老的艺术表达形式,影响了几代人,也充实了我们民族艺术园地,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代人手上失传。让孩子们在学习、认识童谣的同时,了解到我们民族一些传统的民风习俗、生活常识。让民间童谣,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传承延续下去,发出它绮丽、炫目的光芒。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