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下的孤单
妮妮一直是我们班上的绘画小能手,她的画涂色细腻、画面整洁。她画的小雨伞色彩鲜艳,伞面运用多种色彩有规律地交替进行涂色,并给伞添上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绘制成熊猫的形象,憨态可掬。但是这个文静的小女孩,绘画虽然细腻,创造力却较为薄弱,发散思维有待增强。在绘画时,她完成伞和雨滴后,便将画交给我。“妮妮,伞下为什么是空白的呢,熊猫伞不孤单吗!”我看着画问她。“不啊,小雨滴在它身上滑滑梯呢。不过大伞挡着,顽皮的雨滴就进不了伞里面了,所以我就没把小雨滴画进雨伞下面。”妮妮回答说。
“那伞是做什么用的?”
“下雨天挡雨。”
“熊猫伞在为谁遮风挡雨呢?”我进一步启发地说。
“是给小朋友。”
“你可以画出来吗?”
“王老师,我可以画一个小女孩吗?”
“当然!”说着,妮妮便高高兴兴地动手画起女孩来。
孩子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雨伞挡着,伞下面是没有雨滴的。因而,在画中伞下便留下了大块的空白。这个时候,孩子的思维被限制住了,觉得今天画的是伞,那么画完了伞自己的作品就算完成了,并不知道自己还应该画些什么,这就需要教师去启发,拓展孩子的思维,推动孩子的作画欲望,从而使画面更为丰富。不仅仅是作画,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教师的及时启发远比直接告诉幼儿行动方案更来得有效,能让孩子学到更多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