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关于七夕节的来历有两个流传较广的说法。
其一是乞巧,源自汉代,据说汉宫的彩女七月七日在开襟楼上穿七孔针,后来民间争相效仿,渐次形成习俗。各地的细节稍有不同,但都相当隆重,人们早早就开始置办乞巧物品,到了七夕当天,有些地方的女孩子延续汉代彩女旧习,穿七孔针乞巧。有些地方则准备各色瓜果食品,晚上置放在庭院中向织女星乞巧,次日起来如看到有蜘蛛在上面结网,则高兴地认为已经得巧。还有的是捕捉蜘蛛放在一个盒子里,次日打开如发现蜘蛛结网则认为得巧。古代有很多描写七夕节的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 “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可见七夕节在古代是一个十分隆重喜庆的节日。
还有一种说法,七夕节与大家耳熟能详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有关。相传贫穷善良的放牛娃牛郎得到织女青睐,下凡与他成亲,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却遇王母阻挡,强行将织女带回天宫,牛郎领着一双儿女追到天上。王母划出银河隔开他们,只许七月七日相会一次。当晚,人间的喜鹊都会飞上天空为牛郎织女搭桥,谓之鹊桥会。传说七夕夜深人静时,人们在葡萄架下静听还能听到牛郎织女说话。这样坚贞不渝的爱情感天动地,一代又一代的女孩们都祝福牛郎织女,也希冀自己能收获美满爱情,同时乞求向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现在,人们称七夕为中国的“情人节。”
关于七夕的诗词
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浣溪沙
唐毛文锡
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光鹊影伯劳飞。
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
注:婺女:婺女星,女宿,相传为美女所化,在织女星附近。
宋吴文英
睡轻时闻,晚鹊噪庭树。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
蛛丝暗锁红楼,燕子穿帘处。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
秋鬓改,妒月姊、长眉妩。过雨西风,数叶井梧愁舞。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泪湿沙边凝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