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
花山节:又名“踩花山”、“跳花场”、“踩场”、“踩山”等。不同地区苗族花山节的日期也不尽相同。有的在农历正月,有的在六月,有的在八月。每年的“花山节”,苗家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树,举行对歌、跳芦笙舞、斗牛、跳狮子舞、爬花杆等活动。
文化内涵:苗族节日文化的主要特质,具有久远传统的文化积淀;稻作文化的鲜明底色;敬祖追远的强烈意识;崇尚英雄的恒久情结;婚恋自由的情感释放。云南苗族节日,仅就“花山节”看,“爬花杆”既是体力、特技的展示,更是崇尚英勇、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的体现;而节日活动期间,青年男女那种无拘无束的情歌对唱与求偶的情感表达方式,既是渴求生命意识的释放,更是民族特定文化个性的张扬。
傈僳族
阔时节: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亦作“盍什节”。“阔时”是傈僳语音译,“岁首”、“新年”之意。一般多在公历12月下旬至第二年1月举行。节日期间,一般都要酿制水酒、杀鸡宰猪、舂粑粑,准备各种丰盛的食品。阔时节时,每家舂出的第一块粑粑都要先拿给狗吃,据说是为了感谢狗从天上给人间偷来粮种。“阔时”除夕之夜要吃团圆饭,即使有人身在他乡,家人也要为他留出席位、摆设碗筷。
澡堂会:怒江峡谷的傈僳族人民至今仍保留着“春浴”的风尚。凡沿江两岸有温泉的地方,都是人们欢聚沐浴的场所。春节期间,人们带着年食、行李在离温泉不远的地方塔起竹棚,或找岩洞歇宿。在温泉住上三五天,祛病健身,洗尘沐浴。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形成了群众性的“温泉赛诗、赛歌会”,俗称“澡堂会”。
文化内涵:节日是欢乐的时光,欢乐的时光就有欢乐的歌舞。傈僳族节日在民族文化传承上有着积极的承载作用。节日中的民俗活动,既有纪念意义,更是傈僳族人民勇敢无畏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纳西族
祭天:纳西语称“普读”,分为春祭与秋祭,以“春节大祭天”最为隆重。祭天是纳西族最古老的祭祀活动,元代李京就记述过纳西族祭天盛况:“极严洁,男女动辄数百,各执其手团旋歌舞以为乐。”
三朵节:农历二月初八举行,是祭祀纳西族保护神和战神“阿溥三朵”的盛大节庆活动。1986年8月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正式确定为传统民族节日。玉龙山麓有三朵神庙,南诏曾封玉龙山为“北岳”,故三朵节又称“北岳神会”。
文化内涵:纳西族传统节日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如祭天活动中有“大忏悔”和“小认错”两个仪式环节,大则向天地忏悔人类的不当行为,小则让社会个体反省自身言行;仪式中还有一个向乌鸦及小动物“施食”的环节。反映了纳西民族与自然和谐相处及促进社会个体道德自律的节庆文化内涵。商贸节日活动,对区域经济交流有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