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早教 > 幼儿园教案 > 幼师应扮演幼儿情绪的接纳者

幼师应扮演幼儿情绪的接纳者

2014-10-07 15:03:45 出处:乖乖网 作者:慧琳 幼儿园教师论文

在幼儿园小朋友间经常会发生冲突,如幼儿之间的碰撞、争抢玩具等等。在碰到小朋友冲突时,很多老师往往会扮演高高在上的裁决者,即以“法官”的身份“审问”幼儿有关事情的原委,然后判定谁对谁错以及解决方法;或者因为司空见惯,故而敷衍了事或不作处理。由于这样能快速有效地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再加上老师一天有许多琐碎的事情,以及同时要面对很多幼儿宝宝,因此老师往往会忘记真正地低下身去关心小朋友与同伴发生冲突的动机和原因,帮助幼儿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想法,以及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引导幼儿学习怎样自己解决冲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不同年龄阶段,均提出了对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期望: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听从成人的劝解(3~4岁);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在他人帮助下和平解决(4~5岁);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5~6岁)。可见,幼儿对同伴冲突的解决能力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发展到学会自主解决。本文试图通过一个典型案例探讨教师在处理幼儿同伴冲突时应扮演的角色,从而帮助幼儿逐渐学会解决问题,化解冲突,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一、幼儿情绪的接纳者

教师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心理氛围,可见,让幼儿感到接纳、平等和支持,才能发展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儿童心理学也表明,幼儿对积极情绪的理解能力要高于消极情绪,幼儿更需要教师积极情绪的支持。冲突发生后,虽然有时的确存在“谁对谁错”,但教师不能因此否定幼儿的情绪,特别是“犯错误”的一方,无论哪一方的情绪都应该得到接纳。

案例:“他抢走了我的积木”。

在玩桌面积木时,静静(女孩)看到凯凯(男孩)到其他桌去玩了,就拿走了凯凯的积木。回来后凯凯看到积木没了,很生气,抢过来时碰到了静静。于是静静哭着向我告状说:“凯凯抢走了我的积木,还打我。”而凯凯也生气地说:“是我先玩的,是她抢我的积木,我要拿回来。”我先把两个孩子暂时分开,等他们情绪稳定,静静停止哭泣时,问凯凯:“静静拿了你的积木,你很生气,是吗?”凯凯拼命地点点头说:“是的,我很生气”。我又接着平静地问凯凯:“你不在位子上,静静以为你不玩了,所以她不小心拿走了。你知道吗?你刚才去拿回自己的积木时,把她弄疼了。”凯凯有点愧疚地摇摇头。

然后我又安慰静静:“你很喜欢玩这个积木,刚才凯凯把你打疼了吧?但他也是为了拿回自己的积木,才不小心碰到你的。”接着我又平和地问:“这个积木是不是你先拿到的呢?”静静摇摇头,我又问:“如果你的积木被别人拿走了,你会生气吗?”静静点点头,但还有点小委屈,嘀咕着:“我没拿,是他不在座位上的。”我想静静以为我是在批评她抢玩具,于是我继续心平气和地和她讲道理:“我知道你不是故意拿走的。那如果你的积木放在位子上,你去做其他的事,没经过你的同意,别人能够拿走积木吗?”静静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不能。”“下次如果你想要这个积木的话,可以说‘我也想玩,我们一起玩’,好吗?还可以交换玩具”。静静点点头说知道了。

我又对凯凯说:“你想拿回自己的积木,可以直接告诉静静。你打她,她会很疼的。那你现在愿不愿意和静静一起玩呢?”凯凯说愿意。最后我又肯定了凯凯的行为,“凯凯愿意和静静一起分享玩具,真好。”两个刚刚还互相埋怨对方的幼儿转眼间又开心地玩在一起了。

冲突发生时的幼儿往往容易情绪激动,这时很难进行调解,对事情的认识也会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因此在处理过程中,我没有马上盘问幼儿,而是先等两个孩子情绪稳定后再引导。在引导过程中,先表达自己对幼儿情绪体验的理解,而不是先指责谁对谁错。当然教师也不是只一味地接纳幼儿的情绪,而是要表达出这样的信息:“我很理解你的感受,但不一定赞同你的行为”。

教师接纳幼儿的情绪,幼儿也会相应地学习着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心情和感受,而不仅仅是用哭泣、肢体动作等,同时也会开始关注到他人的情绪状态,识别他人的情绪线索。可见,教师对幼儿感受的关注,也潜移默化地为幼儿树立了正确表达自己情绪的榜样。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