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杏如的心中,一本图画书就应当是一颗珍珠,它可以为孩子增加生活的厚度,为教育带来色彩斑斓的乐趣,也是自己送给孩子和朋友最好的礼物。
图画书的无用之用
一本没有几个字的图画书,看上去没有什么直接的用处,但我认为正因为无用之用,所以它才有大用。图画书透过人的参与之后,它的用途可以无限扩充。
丰富语言环境
我们平常和孩子说的话总是一些日常用语,如:快来吃饭,睡觉,怎么还不弹琴等等,在这样的语言环境里,孩子的词汇很难丰富起来。而当我们和孩子共同翻开一本书,为他读书里的句子,讲故事时,很多日常生活中不常用到的词汇就出现了。
所以为孩子读书,就是丰富他的语言,增加他很多的词汇,拓展他的文化经验。
增进亲子关系
一个好的阅读带领者,一定是要能够把阅读延伸到生活里面去。比如《妈妈买绿豆》,这本书是25年前在台湾获信谊第一届幼儿文学奖的作品,25年过去了,它还在畅销,为什么?因为孩子看完这本书后,都会跟妈妈讲,我也要买绿豆来煮一碗绿豆汤。孩子开始把书里听来的带到自己的生活里,这也是亲子间可以共同拥有的美好记忆,而这种记忆决定了父母和孩子一辈子的亲子关系。
拓宽育儿理念
一本好书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例如《月下看猫头鹰》。这是一个爸爸带着孩子深夜去看猫头鹰的故事。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因为它给孩子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经验,并且还传递了一个让孩子和爸爸完全独处的理念。细细一想,平常妈妈总围在孩子身边,甩都甩不掉。养育孩子的过程里,爸爸的参与以及和孩子的单独对话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现在的爸爸应该要更强壮一点,多制造一些与孩子独处的机会,带他们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图画书里的教育
教育的前提是父母首先需要了解和尊重孩子。如果不了解,常常会带错方向,或者误会孩子,这样孩子的学习路径就走错了,教育就真的成了父母头痛的问题。
让孩子做一个主动阅读者
幼儿园用图画书《一园青菜成了精》上了一节主题阅读课。老师将所有的青菜摆在桌上,然后让孩子认识各式各样的青菜,引发他们的想象力之后,让他们自己演两军对垒,孩子会特别喜欢。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是有互动的,要让孩子参与,而不是一厢情愿地在那里讲故事。
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点很重要,家长或老师必须要带领孩子参与进来,因为他要做主动的阅读者,不是被动地被成人拉着走。学习只有在主动的时候,才会产生快乐。孩子主动、快乐地学习,才会有效果。
分层次培养阅读能力
儿童的阅读能力有一个发展的历程,这里举一个读《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的过程。书里讲的是鳄鱼牙疼去看医生,鳄鱼和牙医两个都讲同样的话,因为他们两个心里都很害怕,一个怕拔牙,一个怕被吃掉。于是,两个都做了最坏的打算,鳄鱼心里想自己的牙齿不知道要被弄成什么样子;而医生想着自己拔牙的手搞不好就被吃掉了。
这个故事可以分3个阅读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孩子听故事,他听到故事的直接感受;第二个层次是故事人可以问孩子问题,鳄鱼害不害怕?牙医怕不怕鳄鱼?让孩子来回答;第三个层次让孩子设想一下,如果你是鳄鱼,你会怎么样?这时孩子就要想得更远,假如自己变成书中的主角会怎么样。这个想的过程就是他去诠释和整合的能力,他不单单会复述故事,回答简单的问题,他还需要想得更多。所以我们在和孩子一起阅读时,对待不同年龄时,要有不同的阅读引导策略。
图画书和我
我有2个孩子,4个孙子当谈到给5岁孙子讲故事时,张杏如就是一位慈爱的奶奶,一个享受图画书的读者。
孙子不怎么看电视
5岁的孙子只要家里有人和他一起玩,是不会想到电视或其他电子类产品的。他最喜欢跟我下象棋,喜欢我带他出去玩,跟他踢球,也喜欢听我讲故事。记得他喜欢《武士与龙》这本书,因为书里的武士和龙都是他喜欢的形象。他看着看着,就想学习画龙。图画书有很多视觉性的东西,就非常适合男孩子来看。
有研究说,电视电脑类的声和光对孩子是一种过度的刺激,孩子被过度刺激久了,家人的轻言细语就进不到他的大脑里,孩子也很难安静地读一本书,去思考和感受书里的东西了。我认为孩子6岁前还是最好不接触电子类的产品。
和陪伴我的狗说我爱你
有人说父母看过《獾的礼物》和《我永远爱你》这两本书就认为是在谈死亡,不适合孩子看。其实我觉得它是在谈如何怀念,如何制造家人的共同记忆,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爱。我有一只跟我相依为命14年的狗,当我看《我永远爱你》这本书以后,每天睡觉前,也会去抱抱它,告诉它我非常爱它。这其实是我们在学习,不只是学习爱那只狗,也是在学习如何去爱人,有太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因错失了去表达爱和感谢的机会,而终生遗憾。
我的狗在它14岁时走了,我的孙子非常相信它只是到天上去了。像《我永远爱你》书中一样,他会抱着一种感谢的心情去回忆这只狗。这样的事情是让孩子学习能够感谢别人。万物有情,他学习到了这样的情意,生命会丰富很多。
我相信一个人,不管外在条件如何,一个有感受力的人,一个有思、有感的人才会有幸福感。好的图画书,就是给孩子的人生增加一些质地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