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早教 > 幼儿园教案 > 让民族音乐融入孩子幼小的心灵

让民族音乐融入孩子幼小的心灵

2014-12-19 10:35:31 出处:乖乖网 作者:阿兜 幼儿园教育
标签: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案   

音乐是世界通用语言,人们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传递文化。中国民族音乐是世界文化的一员,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文化价值。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奠基阶段,音乐教育是幼儿期最好的启蒙教育方式之一,为此,我园在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活动中,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基础,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指导战略,促使幼儿乐于参与、主动参与,从而提高了民族音乐教育活动的效果。

幼儿园宝宝

一、精心收集和筛选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

1.选择具有游戏性的民族音乐作品

喜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也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寓教育与生活与游戏之中”。根据这一精神,民族音乐作品应尽量选择具有游戏性的,甚至也是一种音乐游戏,才能够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丢手绢》,把跑和抓的游戏与音乐紧密结合,深受幼儿喜欢,活动中幼儿既欣赏了音乐,又愉悦了身心。

2.选择具有乡音乡情特色的民族音乐作品

民族音乐多发生于乡间,流传于街头巷尾,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它代表着地方的民俗文化,如《十番音乐》、《潮州锣鼓》、《广东音乐》、《江南丝竹》等,选择这些民族乐曲作品进行欣赏,幼儿可以从作品的节奏、速度、旋律中感受到浓浓的乡音、乡情,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3.选择的民族音乐作品必须作适当的剪辑处置

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都很成人化,曲子较长,结构较复杂,幼儿不容易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要深刻分析音乐作品的自身特点,如音色、结构、风格、性质等,对音乐进行剪辑。

二、营造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环境氛围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与音乐相适应的环境氛围,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纲要》中也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创设民族音乐教育环境、营造宽松愉快的音乐氛围,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是开展音乐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例如:在《春节序曲》的音乐欣赏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感受这一民族音乐作品的内涵,欣赏过年的喜庆气氛和美好情景,体验中华民俗文化。教师在活动室上方悬挂了一些中国民族过年饰品,如红灯笼、彩带等,在窗户上贴了民族工艺剪纸,在活动室四周放了大头娃娃和红绸缎等,营造出一种春节来临的欢快喜庆的气氛,让幼儿一进入活动室就有一种过新年时喜气洋洋的欢乐情绪,进而感受和欣赏“春节”的环境美和氛围乐。

三、采用生动有趣的手段开展民族音乐教学

1.运用多媒体动画教学

幼儿受生活经验限制,对民族音乐的认识有限,且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占主导,要让幼儿充分感知民族音乐美,理解和欣赏民族音乐美,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示美的想象力,教师应运用能体现民族音乐内容的图片或多媒体动画具体形象地加以展示,也可加上配乐诗朗诵等,让幼儿在直观形象的多感官感知中感受民族音乐特点与音乐美。

2.运用图谱教学

图谱是音乐活动中幼儿所喜欢的一种使音乐形象化的教学图象。它能形象、直观地使幼儿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和曲式的结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获得对音乐作品完整的印象,使幼儿的感知更具体、生动,更易于和乐于接受。在学唱《戏说脸谱》时,教师还直接将蓝脸窦尔敦、红脸关公、花脸美猴王、白脸曹操、黑脸张飞等脸谱以图谱的形式出现,直观、形象地展现了歌词内容,幼儿看着图谱就能唱出歌词,使难懂的脸谱人物、难记的脸谱顺序变得简单,使较复杂的歌词记忆过程变得直观、生动,且易学、易懂、易记。

3.运用游戏教学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将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运用于民族音乐活动中是不错的选择。如民族音乐《化蝶》,乐句的理解是难点,教师可以让幼儿分别扮演蝴蝶和花,采用随音乐做游戏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四个乐句,以便让幼儿容易感受乐曲的特点与结构。

四、运用多种形式感受和表达民族音乐的美感

幼儿在民族音乐活动中,经常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拍手,用表情、肢体等“语言”来表达自身听音乐的直接感受,表示音乐美的形象。因此,要重视启发幼儿运用多种语言来表达,这样既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美、表示音乐美,也促进幼儿同伴间的交流与分享。

1.用口头语言表达对民族音乐美的感受、理解

当教师借助多感官感知手段启发幼儿感受、理解音乐时,幼儿往往能用形容词、短句来表达自身对音乐美的感受。如黎族乐曲《打柴舞》(又叫竹竿舞)旋律明快、节奏清晰,其中强有力的节奏敲击声的反复,再现了竹竿舞的热闹场面,在每个乐句最后两节可以让幼儿高呼“嘿!呵嘿”,让他们切实地感受到乐曲的豪迈洒脱,节奏的分明有力。

2.用肢体语言表达对民族音乐美的感受、理解

幼儿天生好动,抓住这个特点,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用自身喜欢的动作来表达欣赏民族音乐的感受。如在欣赏民族音乐《划龙舟》时,教师要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示乐曲中所表达的划龙舟的快慢节奏和单人与多人划龙舟的不同节奏,从而感悟音乐的节奏美与乐段结构的特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进一步促进幼儿发明能力的提高。

3.用表征语言表达对民族音乐的感受、理解

幼儿喜欢自由画画,利用画来表征自身的情感。这可以迁移于民族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利用幼儿这一兴趣,激发幼儿大胆想象与发明,用自身喜欢的图形、画面表征民族音乐内容,发明性地表达对民族音乐美的理解,并在同伴间进行分享与交流。如在欣赏彝族音乐《七月火把节》时,为了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中的内容,教师绘制了许多卡片,在欣赏音乐后请幼儿试着将卡片内容排序。通过对图片的操作,幼儿更清晰地了解到音乐中表述的转圈、打招呼、欢呼等情节,为之后的动作表演作好了铺垫。

民族音乐来自于我们的生活,来源于生活的东西往往是最有生命力的。我们常说的“让生活音乐化,让音乐生活化”,也可以随着民族音乐的综合艺术教育渗透给孩子,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朴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种子。深入一点说,民族音乐会让幼儿们获得以和谐为核心的审美思想,重直观感悟的思维方式,含蓄内蕴的情感世界,以及坚韧强固的爱国主义民族认同感,而这也正是融合民间音乐的综合艺术教育能够不断发展的价值所在。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