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早教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教案:让孩子学会交流和分享!

幼儿园教案:让孩子学会交流和分享!

2014-12-31 10:31:49 出处:乖乖网 作者:阿兜 幼儿园教案
标签: 幼儿园教案   

一、案例背景

最近,班上有几个孩子入园时带来了自己心爱的玩具,其他幼儿都被他们的玩具所吸引,争着要看一看、玩一玩。我想:这是一个让孩子学习交流与分享的好机会。所以,设计了小班集体活动《小兔的玩具》,引导幼儿大胆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玩具名称、外型特点与玩法,培养孩子乐意与同伴分享玩具的良好情感,让每个孩子体验快乐的情绪。

让孩子学会交流和分享!

二、案例描述

在教学活动中,我首先引导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开心,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请天宇第一个给大家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天宇开心地走到玩具架前面,看了一下,迅速地拿起了一架天蓝色的飞机,抱在胸前。孩子们的眼睛立刻都盯着那架飞机,那的确是一架很漂亮的飞机。突然,凯文大声地叫起来:“那是我的飞机!给我!”顿时,天宇变得很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小手却把飞机抱得更紧。而凯文则很着急生气地要来抢飞机。其他幼儿开始议论起来,怎么回事呢?

我愣了一下,随即走到拿飞机的天宇面前蹲下来对他说:“天宇,你很喜欢这个玩具吗?”天宇点点头。我一边搂着天宇一边微笑着对凯文说:“你看,天宇拿你的玩具是因为很喜欢你的玩具。他都忘了介绍自己的玩具了,而想先介绍你的玩具。瞧,他把这么漂亮的玩具介绍给大家,你是不是应该谢谢他呀?”凯文听了这话,立刻表示赞同,又得意地点点头。顿时,天宇也感觉放松下来。我接着对孩子们说:“你们喜欢这架飞机吗?”“喜欢。”“对,这真是一架很棒的飞机。现在,就请飞机的小主人凯文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玩具吧!”凯文立刻高兴地跑上来,开始介绍飞机。他介绍之后,我对凯文说:“听了你的介绍,我们都知道怎么玩这个玩具了,真的很好玩。待会儿别忘了邀请喜欢这个玩具的小朋友一起玩,好吗?”凯文兴奋地点点头,刚才拿错玩具的天宇也笑眯眯地看着飞机。活动由此顺利地开展下去了。

在分享玩具环节,凯文果然首先邀请了“拿错飞机”的天宇一起玩自己的飞机,两个孩子玩得很高兴。

三、案例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就是用心灵去体会别人最细微的精神需要。”教师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思想认识、从情感行为等方面去了解幼儿,分析他们的语言行动,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首先,我从孩子“拿飞机”的行为中捕捉到相关信息,及时关注了拿错飞机孩子的情绪,尝试用“是否喜欢这个玩具”的问题让他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对孩子个体行为与情感的尊重。了解到他的想法后,我又用“搂着孩子微笑”这一动作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理解与赞同。同时,我运用一番既亲切自然又贴切到位的话语有效地调整了飞机小主人的情绪。这样的教学语言和行为让两个孩子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而产生了积极的情感,同时为全体幼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鼓励孩子与他人分享。然后,请飞机的小主人再为大家介绍玩具,又自然地把孩子们的兴趣带到预设活动当中去,利于活动目标的达成。对这一个“生成点”的有效处理也让其他幼儿为之释然,愉快地投入下面的活动。在玩具分享环节,两个孩子融洽玩飞机的情景又是对教育效果的一个完美再现。

四、案例反思

一节有效的教学活动依赖于教师对教材、幼儿和环境的有效把握。教学活动是一个变化发展、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存在许多非预期性因素和细节。教师若能把握利用好这些细节,那么教学过程必然是富有灵性与创造性的,是能真正促进幼儿发展的。结合这个教育案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眼中有孩子——尊重儿童、耐心倾听是实施教育的前提

“眼中有孩子”是新时期对学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之一。教师“眼中有孩子”,才能像《指南》中所说“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指南》中还提出“应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使其感受到被尊重”。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幼儿的语言和行为与预设活动不一致、有冲突。这时,我们首先要把幼儿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分析孩子的心态,以朋友的身份倾听孩子的想法,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同时,教师可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向幼儿提出适当、合理的要求,引领幼儿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情感、提升能力。如果案例中的教师发现问题后就直接指出孩子错了,也许就会忽略了这个孩子的消极情绪,使他失去了一次表达想法与情感的机会,也就失去了这个“突发状况”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或者教师没有对飞机小主人说一番贴心话语,也会使飞机的小主人失去了一次学习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这样就同时让两个孩子的情绪受到消极影响,不利于活动的顺利展开。反之则培养了两个孩子的积极情感,让他们学会了包容与分享。

所以说,教师只有眼中关注着孩子,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幼儿、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这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心中有目标——调整环节、满足需要是实施教育的关键

《指南》中提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更清晰、全面地把握儿童发展目标。因而,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目标,依据幼儿发展目标全面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需求和经验,确立预设活动并灵活处理生成活动。这里的目标一方面是指具体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另一方面是指整合的总体培养目标。教师在实施任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都必须把这两大方面的目标放在心中,才能保证所开展活动的有效性。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发现问题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环节,先充分调节两个孩子的情绪,再引导孩子介绍自己的玩具,并积极为满足孩子对“飞机喜爱”的情感做出努力。这就是源于教师对本次活动中的目标“体验与同伴分享玩具的快乐”和幼儿整合情感目标的把握。真正做到了“心中装着大目标,随时调整小目标”,有效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随时有教育——抓住教育契机是教育成功的根本

《指南》中倡导:“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适时引导,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力,能依据幼儿兴趣和情感需求有效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有针对性地随时利用一切教育因素对孩子实施教育。

在以上这个活动中,教师由一名幼儿拿错了玩具,而玩具的主人又着急的情况下发现了可以生成的教育价值——接纳他人的情感,学习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于是教师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并将其扩展,与预设的活动相互融合,一方面实现幼儿预期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孩子积极良好的情感。

所以说教师应具有随时开发和生成的意识,不断地在幼儿的需求、兴趣点和行为基础上开发可能的教育目标和内容,生成教育,促进幼儿的不断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中,需要每一名教师“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随时有教育”,用一颗细致观察的心捕捉教育契机,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尊重、理解、平等的氛围中快乐成长、和谐发展。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